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心理科 > 成人多动症
概述:成人多动症
疾病常识
1.病因

心理因素(30%):

与不良的家庭环境及教育方法有关,如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缺少温情,或对孩子过分苛求、粗暴或过度溺爱,百依百顺,或在学校受到不当的体罚或歧视等。

轻微脑组织损害(20%):

妊娠时病毒感染、服药、新生儿窒息、产伤,多种原因所致的脑缺氧、脑损伤等。

心理因素(20%):

与不良的家庭环境及教育方法有关,如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缺少温情,或对孩子过分苛求、粗暴或过度溺爱,百依百顺,或在学校受到不当的体罚或歧视等。

1、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多巴胺,5-羟色胺、乙酰胆碱缺少。

2、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糖代谢障碍。

3、心理因素:与不良的家庭环境及教育方法有关,如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缺少温情,或对孩子过分苛求、粗暴或过度溺爱,百依百顺,或在学校受到不当的体罚或歧视等。

4、与微量元素的缺乏或中毒有关,如缺铁、锌、镁和锰,以及铅中毒都与多动症发病有关。

2.预防

对多动症儿童、成人的治疗 ,除药物外情绪疏导亦是重要的方法。对于多动症儿童 、家长、老师的配合也是不可缺少的,既不能歧视和责打,也不可以病为理由而过分迁就。在服药的同时 ,还要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 ,正确引导患儿。对于多动症成人,耐心细致的思想交流则更为重要,努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健康的恢复。

诊断方法
1.症状

抑郁,烦躁不安,焦虑,单侧及假性手足徐动


一般说来随着年龄增长,患儿的多动症状可以减退,但仍有不安静、易激惹、冲动、易分心、注意力难于集中、学业成绩差、自尊心低、抑郁、易灰心等。约有四分之一的患儿会发生反社会行为,如好斗、偷窃、破坏、纵火、行凶伤人等。有人认为这类患儿成年后患精神病的机会较一般人群要多。还有相当一部分儿童 ,成年后可发生环境适应不良。国外学者曾报告对3 6名 17~ 24岁的多动症患者和 45名 17~ 24岁正常人进行对照比较,两组在年龄、性别、社会经济阶层和智商方面条件相仿。

2.检查

①早年即有学习困难伴注意不持久。

②成年期有严重的焦虑、抑郁或相似症状。

③用丙咪嗪后症状有非常显著的改善。

④精神状况检查的特征是语速增快及主题易变 ,但没有明显的精神病性思维特征。

治疗方法
1.治疗

物理治疗:

物理疗法相对于药物相比,具有无副作用、依赖性疗效显著的特点。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这种物理疗法是通过微电流刺激大脑,能够直接调节大脑分泌一系列有助于改善多动症和抽动症症状的神经递质和激素,如内啡肽、已酰胆碱,这些激素参与调节人体多项生理和心理活动,能够全面改善多动和抽动症患儿情绪不稳、易激惹、活动过度等表现。

运动治疗:

是直接针对造成学习困难的问题根源——脑部发育迟缓,以运动刺激脑部的自动化机制,改善脑部管理阅读、书写、注意力、动作协调等特定区域的效率,而且一旦改善后,就不会退步,这种脑部生理特性改变的可能性,称为“脑神经细胞的可塑性(Neuroplasticity)”。

2.护理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食富含铁的食物;2.宜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3.宜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食含铅量高的食物;2、忌食含水杨酸盐类较多的食物;3. 忌用食品添加剂和人工色素;4. 忌食含酷氨酸多的食品。


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展开
疾病介绍

人们普遍以为,多动症是小孩子的病,而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愈 ,成年人是不会发生这种疾病的。但根据很多学者的随访观察和前瞻性研究 ,发现多动症并不是儿童专有的疾病。儿童患了多动症若不及时治疗,可持续到青壮年阶段,只不过症状表现有所不同而已,我们称之为“成年轻微脑功能障碍 (简称AMBD)” ,即成人多动症。成人多动症临床表现多以急躁、易发脾气、焦虑、抑郁等为特点。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