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多为非器质性病变,由于稠厚的胎粪秘结而形成粪塞,也可发生于肌张力低下的早产儿,或母亲产前用过麻醉剂或硫酸镁的新生儿,也可发生于患呼吸窘迫,颅脑损伤,败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巨结肠等病的新生儿。
(二)发病机制
胎粪的成分包括:①胃肠分泌液,胆汁,胰腺分泌液,各种消化酶;②胃肠黏膜表面脱落的上皮细胞;③吞咽的羊水中不被吸收的毳毛,胎脂,角化上皮细胞等;④肠内物质形成的钙皂晶体,无机盐类,以及脂肪,胆盐酸,胆红素等衍生物,胎粪呈墨绿色,黏稠,不成形,无臭味,由于胎粪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以至干结,出现一过性低位性肠梗阻。
1.围生期母亲用麻醉剂或硫酸镁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
2.生后尽早开始母乳喂养,一般生后半小时内喂母乳,防止脱水。
3.加强新生儿各项护理。
小儿哭闹不安,拒食,腹胀,粪样呕吐物,一时性便秘,小儿便秘
胎粪排出时间延迟至12h~24h~48h,逐渐表现不安,腹胀,拒奶及呕吐,呕吐物可呈黄绿色或粪便状,腹壁可见肠型,并可触及粪块,肛查或生理盐水灌肠,即可使黏稠胎粪排出,上述现象随之缓解,如发生于某些疾病中,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巨结肠,呼吸窘迫,颅脑损伤,败血症等的新生儿,尚有原发病的表现。
非器质性病变引发,常规检查各项正常,如并发水电解质紊乱,应查血钠,钾,氯,钙,镁和pH值等。
腹部X线平片可见小肠及结肠充气,B超可见干结的粪栓。
如胎粪不能顺利排出,可灌肠促其排便,且不再复发。
方法:一般用等渗温盐水,每次15~30ml灌肠,亦可用甘油/氯化钠(开塞露)每次5ml轻轻注入肛门,保留数分钟,多即奏效,等大量胎粪排出,症状即刻缓解。(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预后
经上述处理,排出胎粪栓后即痊愈,预后良好。
1、每日至少喝8杯水,尤其在食用高纤维食品时,更应注意保证饮水。
2、多吃新鲜蔬菜,增加饮食中纤维的摄取量。
3、每天加食糠皮、麦麸等,以扩充粪便体积,促进肠蠕动,减少便秘的发生。
4、每天早上起来空腹喝温水冲的蜂蜜水、蜂蜜对肠道有润滑作用。
5、增加B 族维生素食品的供给,尽量选用天然、未经加工的食品,如粗粮、豆类、酵母等,以增强肠道的紧张力。
6、多吃芹菜、核桃仁、熟香蕉、核桃、柚子、苹果、葡萄柚、糙米、胡萝卜、红薯等。
宜吃食物
忌吃食物
1.宜吃含有双歧杆菌丰富的食物;2.宜吃含有乳酸杆菌丰富的食物;3.宜吃蜂蜜等具有润肠作用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