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中医科 > 中医综合 > 胎漏
概述:胎漏
疾病常识
1.病因

胎漏多由妊娠后房事不节,肝肾亏虚,精血衰少,不能养胎;或劳倦气虚,不能摄血;或饮食物辛辣燥热,或情怀不畅怒动肝火,导致血热妄行,或重体力活动等所致。但须指出:有极少数妇女,妊娠以后仍按月行经,不过经量很少,且并无病态者,古代中医学文献称做激经,应注意与胎漏相鉴别。

2.预防

辨证时要根据阴道流血的量、色、质及其兼症、舌脉等综合分析始能确诊。治疗大法以止血安胎为主,并根据不同的证型分别采用补肾、益气、清热等法。遣方用药时不宜过用滋腻、温燥、苦寒之品,以免影响气血的生化与运行,有碍胎儿发育。

一、肾虚型主要证候:妊娠期阴道少量下血,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脉沉滑无力。

证候分析:肾气虚冲任不固,血海不藏,故孕后阴道少量下血,色淡质稀;肾虚髓海不足,则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肾虚气化失常,膀胱失约,故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脉沉滑无力,为肾虚之征。

治疗法则:补肾固冲,止血安胎。

方药举例: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加艾叶炭。

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方中菟丝子补肾益精安胎;桑寄生、续断固肾壮腰以系胎;阿胶、艾叶炭养血止血安胎。全方重在补益肾气,固摄冲任,肾气足则冲任固而胎漏自止。

兼气虚下坠甚者,酌加党参、黄芪益气安胎。

二、气虚型主要证候:妊娠期阴道少量下血,色淡红,质稀薄,神疲肢倦,气短懒言,面色胱白,舌淡,苔薄白,脉滑无力。

证候分析:气虚冲任不固,摄血无力,因而阴道不时少量下血;气虚火衰不能化血为赤,故血色淡红而质稀薄;气虚中阳不振,故神疲肢倦,气短懒言;气虚阳气不布,故面色觥白。舌淡,苔薄白,脉滑无力,为气虚之征。

治疗法则:益气养血,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固下益气汤(《临证指南医案》)。

人参、白术、熟地、阿胶、白芍、炙甘草、砂仁、艾叶炭方中人参、白术、炙甘草补中益气,固摄冲任;熟地、白芍补血以濡养胎元;阿胶、艾叶炭养血止血安胎;砂仁理气安胎,且使补而不滞。全方有益气养血,固冲止血之效。

三、血热型主要证候:妊娠期,阴道下血,色深红或鲜红,质稠,心烦少寐,口渴饮冷,溲黄便结,面红唇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邪热内盛,热扰冲任,迫血妄行,故阴道下血而色深红或鲜红,质稠;热扰心神,故心烦少寐;热伤津液,故口渴饮冷,溲黄便结;热邪上扰,故面红唇赤。舌红,苔黄,脉滑数,也为邪热内盛之征。

治疗法则: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加味阿胶汤(《医宗金鉴》)去当归。

阿胶、艾叶、生地、白芍、当归、杜仲、白术、黑栀子、侧柏叶、黄芩方中黑栀子、侧柏叶、黄芩清热止血安胎;生地、白芍养血凉血安胎;杜仲、白术补肾健脾以固胎;阿胶、艾叶养血止血安胎。

诊断方法
1.症状

阴道不规则出血,腹痛,稽留流产,自发性流产,完全流产


胎漏的诊断要点有三:首先,必须明确妊娠之诊断。第二,胎漏之下血,乃非时而下,量少是其特点。常常表现为时下时止,或滴沥不断,色谈红。或呈咖啡色、或呈黄豆汁、或色红.第三,要详询其腹痛之有无。《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明确指出:"孕妇无故下血,或下黄豆汁而腹不痛,谓之胎漏。"若下血而有腹痛者,不可诊断为本病,此为胎漏诊断之要诀,不可不察。

2.检查

 妊娠检查,妊娠试验, 尿常规 ,血常规 ,便常规,系统胎儿超声检查。

治疗方法
1.治疗

胎漏尚须与妊娠期之下血诸疾相鉴别,以拟定正确的治疗原则,如:

1、激经:又称“妊娠经来”、“垢胎”、“盛胎”。二者鉴别要点在于:胎漏之下血乃非时而下,并伴有全身症状;而激经之下血则应其经期而至,多为血盛之妇有之,无损于胎,随胎儿之渐长,血可自止,无需投药。 

2、妊娠卒然下血;此病之下血为孕妇不觉。忽然暴下,血量多,如崩如败,俗称“妊娠血崩”。其出血时间以妊娠后期为多,产科之前置胎盘出血,类于此。是与胎漏之滴沥下血所不同,其鉴别要点,如《陈素庵妇科补解?胎前杂证门》所说:“……要在卒然二字,卒然者,孕妇不觉血来迅速,非寻常漏胎比也。”

3、胎动不安:可由胎漏发展而来。妊娠后阴道下血的同时。必有腹痛下坠,或伴腰痛。二者之区别,诚如《胎产心法》析说: “胎动胎漏,皆能下血,胎动腹痛,胎漏腹不痛。”

4、胎死不下:是指胎死于母腹,历久不能自行产出者而言。本病若发生于妊娠早期,因有阴道少量下血,与胎漏易于混淆。二看之转归可截然不同,故其治亦可迥然相异,临诊不可不辨。胎死不下可发生于妊娠各期,除阴道下血外,可见乳房胀感消失、柔软、或缩小,腹部明显小于妊娠月份,若胎死过久,尚可出现全身疲乏,食欲不振,小腹下坠;口出恶臭,舌质紫暗,脉涩等症。“B”型超声显像。有利于本病的诊断。与胎漏即可区别。

5、胎堕难留:常由胎漏、胎动不安发展而来,其临床表现特点:血量如同或超过经行血 量,腰腹痛坠已阵阵加刷,加行妇科检查,可见宫口开大,或见羊水流出,或见胎膜组织堵于宫口。此与胎漏之少量出血,腹不痛,即可鉴别。胎漏之治,可止血安胎;胎堕难留者,当以下其胎为妥。如《景岳全书?妇人规》所云:“如腹痛多血,腰酸下坠,势有难留者,无如决津煎、五物煎,助其血而落之,最为妥善”。 

6、妊娠尿血:指妊娠期尿中带血而无疼痛者。二者均为无痛性出血。然其病位不同,妊娠尿血之病位在膀胱,血自尿道排出;胎漏之病位在胞宫,血从阴道而下,当详辨之。

7、妊娠肠风下帆:此病多发生于妊娠五六月时,忽然便血。肠风下血迁延不愈,亦能损胎,故与胎漏之损胎易混淆,惟肠风者,因风邪伤于肠胃,血出后阴;胎漏者冲任不固,血出前阴,察此可资鉴别。

2.护理

1、适宜食物: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选用植物性油脂,多采用水煮、清蒸、凉拌、烧、烤、卤、炖等方式烹调;禁食肥肉、内脏、鱼卵、奶油等胆固醇高的食物。

2、饮食禁忌:

忌烟酒忌辛辣。忌油腻忌烟酒。忌吃生冷食物。忌食发物:即使术后拆线,也应禁食狗肉、羊肉、雀肉、雀蛋,笋干、大葱、南瓜、牛肉、香菜、熏鱼、熏肉、辣椒、韭菜、蒜苗、淡菜等。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 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1、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2、忌辛辣。忌油腻忌烟酒。忌吃生冷食物。

 

展开
疾病介绍

胎漏是指妊娠之后,阴道不时少量出血,点滴不止,或时有时无而不伴有小腹疼痛者而言。胎漏是妊娠期间最常见的出血疾患之一,也是妊娠出血疾病中最早出现的病证,若下血不止,常可导致胎动不安、胎死母腹,堕胎,小产等病证,亦可引起胎儿畸形的发生。《本草纲目》说:"下血不止,血尽子死。"因此,重视胎漏的诊冶,是预防堕胎、小产的关键,亦是优生的重要措施。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