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中医科 > 中医综合 > 赤游丹
概述:赤游丹
疾病常识
1.病因

病因:

赤游丹的发病原因,多因局部皮肤损伤,脐部疾患,臀部湿疹,种痘,虫咬,护理不善等,为外风邪毒所侵,以致感染成病。邪毒袭人经脉,随气血流走全身,发于肌表,因而出现皮肤红肿、灼热、疼痛等风火热毒证候。如邪毒炽盛测可入脏入腑内陷心营,出现壮热、神昏、抽搐等风火交炽,心神受扰,肝风内动的证候。此外,亦有因孕妇热毒壅结于内,遗患胎儿,以致出生后热毒蒸发于外而为病。

发病机制:

1.风热火炽证:见于头面、耳项、臂膊等处,灼红,重则双目合缝,能睁开。伴见口渴引饮,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2.肝经郁火证:发于胸腹、腰背、胁肋、脐周等处,红肿,向四周扩展,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3.湿热火盛证:常发于下肢腿股、足背等处,红肿灼热,向上蔓延,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行走困难。伴见纳少,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毒热入营证:重证者范围较大,可见神昏谵语,躁动不安,恶心呕吐等诸逆证。

2.预防

1.卫生及护理

保护皮肤清洁,避免损伤感染。对患儿要注意观察,加强护理。

2.脐、臀部洁净

注意脐部、臀部的干燥,若有湿疹溃破时,应及时治疗,选用柔软、吸水性好的尿布。

3.休息、饮食宜忌

嘱咐患者注意休息,多饮水,忌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牛、羊、狗肉等发物之品。

诊断方法
1.症状

久不消退的红色皮肤疤,抽搐,白细胞增多,高热,恶寒,新生儿皮肤薄


1.多见于夏秋季,新生儿发病率高。

2.局部皮肤红肿,形如云片,游走不定,可伴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病重者可出现高热、神昏、抽搐等。  

3.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

2.检查

1.临床可见壮热,局部皮肤红肿、灼热、发硬,边缘隆起,迅速向周围扩大,边缘清楚,稍压褪色。

2.血白细胞增多,多在20X109/L以上,分类以中性粒细胞占多数。  

3.血培养可见链球菌生长。

治疗方法
1.治疗

治疗重在清解胎毒,发在面部兼以疏风,发在下肢兼以利湿。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柴胡,黄芩,栀子,生地,当归,车前子,泽泻,木通,生甘草1。水煎,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

发于颜面部者加板蓝根、牛蒡子、天花粉、白芷。发于胸腹部者加郁金、黄连、玄参。发于上肢者加桑枝。发于下肢者加川牛膝、木瓜、黄柏、鸡血藤等,日一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服。

金黄膏外敷(天花粉、黄柏、大黄、姜黄、白芷、厚朴、陈皮、甘草、苍术、天南星)。

紫草用麻油浸泡,每日搅拌1次,至麻油呈深紫红色,滤过,外擦。

2.护理

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

注意劳逸结合,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结合是强身保健的主要措施。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高热量、半流质食物; 2.宜吃各种新鲜水果、蔬菜; 3.宜吃进脂肪、低胆固醇食品。

忌吃食物

1.忌吃酱油; 2.忌吃辛辣的食物; 3.忌抽烟喝酒; 4.忌吃发物。


1、适宜食物:

1)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2)饮食清淡。

3)多吃易消化的食物。

4)宜多吃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动物肝脏、鸡蛋、鳝鱼、螃蟹、叶菜类蔬菜、黄豆、乳 类、豆瓣酱、黑木耳。

5)宜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鲜枣、柚、柑橘、猕猴桃、苋菜、油菜、苦瓜、番石榴、 山楂、柠檬、豆类、马铃薯等新鲜蔬菜、水果。

2、饮食禁忌:

忌辛辣油腻刺激食物。

展开
疾病介绍

赤游丹是一种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肤传染病,以局部皮肤红赤如丹,形如片云,游走不定为特征。又名“走马天红”、“游火”。本病症可见于现代医学的皮肤网状淋巴管炎。本病发病急,病程短。多发于初生婴儿及学龄儿童。头面、胸腹、四肢均可发生,但以四肢为多见。病发病急骤,初起局部皮肤鲜红或片状,形似云彩,漫延迅速,灼热疼痛,稍高出皮肤,边缘清楚,游走不定,可伴恶寒高热等全身症状,患部可伴发水疱,偶有结毒化脓,皮肤溃烂,坏死,而致蛀骨。治疗不当可因邪毒入侵内脏,致高热、神昏、抽搐甚至死亡。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