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中医科 > 中医综合 > 粟疮
概述:粟疮
疾病常识
1.病因

该病多因表虚受风,火邪内郁,风火相结,郁阻肌肤而成。症见遍身出疹如粟,色红作痒,搔之成疮。日久血气内耗,皮肤失养粗糙,厚如蛇皮。

2.预防

1.主方五皮散(华佗《中藏经》)加减

处方:桑白皮10克,茯苓皮12克,陈皮6克,生姜皮8克,蝉蜕6克,荆芥10克,薄荷6克,白术10克,太子参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参苓白术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小儿酌减。

(2)金菊五花茶冲服,用法参照“针眼”之脾胃伏热型中成药。

诊断方法
1.症状

眼痛,两眼干涩,点状痤疮,萎缩性痤疮,眼睛痒,流泪


症见眼睑内面生有色黄而软、形如粟米之颗粒,自觉沙涩痒痛,流泪不适等症。类今之滤泡征,可见于沙眼及其它具有结膜滤泡样改变之疾患。治宜清热,除湿,祛风,可内服除风清脾饮;或加?洗法,外点黄连西瓜霜眼药水。

2.检查

 眼睑检查 结膜的检查 泪液pH 泪液电解质 泪液溶菌酶

治疗方法
1.治疗

经湿热壅阻型

【证见】 眼痒涩疼痛,眵泪胶粘,胞睑浮肿,睑内及白睛红赤;颗粒色黄,周围红赤。舌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 清热利湿祛风。

【方药】

1.主方除风清脾饮加减

处方:参见“椒疮”脾胃湿热型方药。

2.中成药参照“椒疮”中成药。

脾虚湿困型 

【证见】 眼痒涩不适,胞睑微肿,睑内颗粒半透明,经年未消。舌淡苔薄白,脉缓。

【治法】 健脾除湿。

2.护理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食用含维生素A的食物; 2、宜食用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2、忌烟酒辛辣刺激食物;3、忌浓茶、咖啡、可可等食品或饮料。


 注意卫生,避免用手揉眼睛。饮食清淡,营养均衡。

展开
疾病介绍

粟疮是与椒疮相似,其主要症状是眼睑内发生色黄而软的粟粒状的病变 。每与椒疮(砂眼)同时发生,沙涩痒痛。重症可因粟粒磨擦眼球诱发翳 膜而影响视力。 皮肤粟疹或眼睑内生粟之病证。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