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中医科 > 中医综合 > 湿热病
概述:湿热病
疾病常识
1.病因

始恶寒者,阳为湿遏而恶寒,终非若寒伤于表之恶寒,后但热不寒,则郁而成热,反恶热矣。热盛阳明则汗出,湿蔽清阳则胸痞,湿邪内盛则舌白,湿热交蒸则舌黄,热则液不升而口渴,湿则饮内留而不引饮。

2.预防

湿热证壮热口渴,舌黄或焦红,发痉神昏,谵语或笑,邪灼心包,荣血已乾,官犀黄羚羊角连翘生地元参钩藤银花露鲜菖蒲至宝丹等味。

上条言痉,此条言厥,温暑之邪,本伤阳气,及至热极, 入营阴,则津液耗而阴亦病,心包受灼,神识昏乱,用药以清热救阴,泄邪平肝为务。

湿热证发痉神昏笑妄,脉洪数有力,开泄不效者,湿热蕴结胸膈,宜仿凉膈散,若大便数日不通者,热邪闭结肠胃,宜仿承气微下之例。

此条乃阳明实热,或上结,或下结,清热泄邪,止能散络中流走之热,而不能除膈中蕴结之邪,故阳明之邪,仍假阳明为山路也。

湿热证壮热烦渴,舌焦红或缩,斑疹胸痞,自利神昏,痉厥,热邪充斥表 三焦,宜大剂犀角羚羊角生地元参银花露紫草方诸水金汁鲜菖蒲等味。

此条乃痉厥中之最重者,上为胸闷,下挟热利,斑疹痉厥,阴阳告困,独清阳明之热,阳明之液为急务者,恐胃液不存,其人自焚而死。

诊断方法
1.症状

耳聋,体内湿热,恶寒,舌苔薄白,晕厥,口干渴难忍,干呕


湿热病属阳明太阴者居多,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病在二经之表者,多兼少阳三焦,病在二经之者,每兼厥阴风木,以少阳厥阴,同司相火,阳明太阴,湿热内郁,郁甚则少火皆成壮火,而表下,充斥肆逆,故是证最易耳聋乾呕,发痉发厥,而提纲中不言及者。

2.检查

 脑电图检查, 心电图 ,耳鼻咽喉CT检查, 耳部检查, 尿常规 ,血常规, 便常规。

治疗方法
1.治疗

湿热证恶寒无汗,身重头痛,湿在表分,宜藿香香薷羌活苍求皮薄荷牛蒡子等味,头不痛者去羌活。

自注,身重恶寒,湿遏卫阳之表证,头痛必挟风邪,故加羌活,不独胜湿,且以祛风,此条乃阴湿伤表之候.湿热证恶寒发热,身重关节疼痛,汪在肌肉,不为汗解,宜滑石大豆黄卷茯苓皮苍术皮藿香叶鲜荷叶鲜荷叶白白通草桔梗等味,不恶寒者去苍术皮。

此条外候与上条同,惟汗山独异,更加关节疼痛,乃湿邪初犯阳明之表,而即清胃 之热者,不欲湿邪之郁热上蒸,而欲湿邪之淡渗下走耳,此乃阳湿伤表之候。

湿热证三四日即口噤,四肢牵引拘急,甚则角弓反张,此湿热侵入经络脉隧中,宜鲜地龙秦艽威灵仙滑石苍耳子丝瓜藤海风藤酒炒黄连等味。

2.护理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充足维生素; 2、多食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增强身体抵抗力; 3、多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

忌吃食物

1、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2、忌油腻、煎炸类食物; 3、忌过咸、生冷饮食; 4、忌吸烟酗酒。


食疗方(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芹菜拌豆腐

配料:

芹菜150克,豆腐1块,食盐、味精、香油少许。

做法:

芹菜切成小段,豆腐切成小方丁,均用开水焯一下,捞出后用凉开水冷却,净水待用。将芹菜和豆腐搅拌,加入食盐、味精、香油拌匀即成。

功效:平肝清热、利湿解毒。

冬瓜草鱼煲

配料:

冬瓜500克,草鱼250克,食盐、味精、植物油适量。

做法: 冬瓜去皮,洗净切三角块,草鱼剖净,留尾洗净待用。先用油将草鱼(带尾)煎至金黄色,取砂锅一个,其内放入清水适量,把鱼、冬瓜一同放入砂锅内,先武火烧开后,改用文火炖2小时左右,汤见白色,加入食盐、味精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平肝、祛风、利湿、除热。

展开
疾病介绍

湿热病症指:“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即是说刚开始时感到寒冷,过一段时间后又感热出汗,胸口不舒服,舌头发白,饮水后还感到口渴。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