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中医科 > 中医综合 > 色厥色脱
概述:色厥色脱
疾病常识
1.病因

先天因素(65%):

本病多因先天不足,元气虚衰或房事无节,纵欲竭精者。房劳时精脱于下,气衰于上,精脱阳走,遂致手足厥冷,神志昏迷,重则阳气亡脱,大汗淋漓而阴阳离决。

后天因素(30%):

无节制性生活,纵欲过度,伴有四肢厥冷、神志昏迷、大汗淋漓等。总的治法以益气回阳救脱为主。

 

2.预防

1、色厥色脱的针灸治疗 涌泉,直刺1.3—1.7厘米,灸10—30分钟;足三里,直刺1.7~4厘米,灸10—30分钟;灸神厥、气海、百合。

2、色厥色脱的推拿治疗 以两手食指屈成弓状,第二指节的内侧面紧贴印堂,由眉间向前额两侧抹,约40次左右。以两手拇指罗纹面紧按风池,用力作旋转按揉,随后按揉足少阳胆经的脑空,约30次左右,酸胀为宜。两手掌心紧按两耳,然后作快速有节律地鼓动,约30次左右。人正坐,眼睛睁开前视,牙齿咬紧,用手掌心在囟门处作有节律的拍击动作,约10次左右。先将两手搓热,随后掌心紧贴前额,用力向下擦到下颌,连续约10次左右。

诊断方法
1.症状

活动后气促,单纯性晕厥,昏迷


凡是男女性交时,精液倾泄不止,气促,手足厥冷,大汗淋漓,神志昏迷,不省人事,可诊断为本病。 素体虚弱,房劳过度之人,于解小便时突然昏倒,手足厥冷者,也属本病。轻者昏厥时间较短,自会逐渐苏醒,清醒后无偏瘫、失语、口眼歪斜等后遗症。重者一厥不醒,而导致死亡。 本病应与中风、痫证相鉴别。

2.检查

 纤维结肠镜检查、直肠指检、血常规、血红蛋白、便常规、内镜检查、气钡双对比造影、结肠造影。

治疗方法
1.治疗

1、【治法】 益气回阳救脱。

【方药】

主方参附汤(陈自明《校对妇人良方》)  

外方:人参15克,附子10克。水煎服,每日l-2剂。

2、中成药  

(1)人参注射液,肌注,每次1克,每日2次。

(2)生脉注射液,肌注,每次1克,每日2次。

3、色厥色脱的针灸治疗涌泉,直刺1.3—1.7厘米,灸10—30分钟;足三里,直刺1.7~4厘米,灸10—30分钟;灸神厥、气海、百合。

4、色厥色脱的推拿治疗 以两手食指屈成弓状,第二指节的内侧面紧贴印堂,由眉间向前额两侧抹,约40次左右。以两手拇指罗纹面紧按风池,用力作旋转按揉,随后按揉足少阳胆经的脑 空,约30次左右,酸胀为宜。两手掌心紧按两耳,然后作快速有节律地鼓动,约30次左右。人正坐,眼睛睁开前视,牙齿咬紧,用手掌心在囟门处作有节律的拍 击动作,约10次左右。先将两手搓热,随后掌心紧贴前额,用力向下擦到下颌,连续约10次左右。

2.护理

1、精气暴脱型:身体虚弱,或房劳过度,或久病初愈后同房,性交时过分激动,发生晕厥,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足冰凉、呼吸微弱等。治当益气回阳,先用西洋参30克,附子3克,急煎乘热灌服。平时可服下方:人参5克,黄芪、熟地、麦冬各30克,制附子、五味子各3克,水煎服。

2、火旺血逆型:同房之时或同房之后,突发眩晕昏倒,面色红赤,呼吸气粗,甚则衄血不止,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当滋阴补肾,可服下方:知母、黄柏各6克,生地20克,山药15克,丹皮、泽泻、茯苓各10克,山萸肉6克,牛膝10克,水煎服。

3、肝气郁闭型:平素情怀抑遏,精神苦闷,或烦躁易怒,同房之时突然晕倒,气憋胸闷,口唇发青,胸腹胀大,脉沉弦或结代。治当行气通络。治用柴胡10克,白芍12克,炒枳实10克,甘草5克,麝香0.1克,水煎服。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 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鱼类、瘦肉、各种豆制品等。

展开
疾病介绍

色厥色脱是指男女性交时,精液倾泄不止,气随精去而暴脱,遂至手足厥冷或厥逆,神志昏迷,或大汗淋漓等气阳虚脱的疾病。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