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致病菌为乙型(β)溶血性链球菌,也可同时伴有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部分患者病变可在鼻腔,鼻孔周围,咽部也可分离出乙型(β)溶血性链球菌。
(二)发病机制
革兰阳性球菌,细菌培养为乙型(β)溶血性链球菌,在儿童玩耍中损伤的皮肤上侵入,引发水疱或脓疱。
1.在易于发生脓皮病的单位(如某些工厂,农机站,小学校等)中广泛进行有关防治化脓性皮肤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定期进行预防检查,尽可能消灭一切发病因素。
2.注意皮肤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增进皮肤的抵抗力。
3.保持皮肤机能的完整性,对于皮肤病,尤其是瘙痒性皮肤病,应及时进行合理治疗,防治皮肤损伤,避免搔抓及皮肤摩擦等刺激。
4.衣帽,毛巾,面盆等禁止公用,防止接触传染,对患者适当进行隔离,患者所用敷料及接触物要严格消毒或焚毁,在患病期间,除应用药液清洗皮损外,禁止用自来水洗涤患部,以防扩延。
5.发病时应禁饮酒或食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厚味食物。
手上有小水泡,红晕,脓疱,手表皮深处的水疱
多为水疱或脓疱,周围绕以红晕,位于单个或数个手指1~3指节的掌面,偶然在甲沟处可见同样损害,自觉痛痒,无淋巴结肿大及发热,多发生于2~12岁儿童,亦可见于成人,疱液涂片可见大量多形核粒细胞及革兰阳性球菌,细菌培养为乙型(β)溶血性链球菌。
细菌培养阳性有于诊断。
内服或外用抗生素。脓疱引流、湿敷可获较好效果。如口服红霉素5~10mg/kg,4次/d,头孢拉定每天5mg/kg分4次服。外用0.5%新霉素软膏或0.5%假单孢酸软膏。(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4.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
宜吃食物
1.宜吃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 2.宜吃高热量的食物; 3.宜吃含锌高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热燥性的食物; 2.忌吃酒精类的食物。
1.注意皮肤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增进皮肤的抵抗力。
2.保持皮肤机能的完整性。对于皮肤病,尤其是瘙痒性皮肤病,应及时进行合理治疗。防治皮肤损伤,避免搔抓及皮肤摩擦等刺激。
3.注意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可以多吃点番茄、胡萝卜、大白菜、冬瓜等食物;同时可以适当的加强营养,多吃点豆浆、鱼类等,但要注意不宜食入过多的糖和脂肪。
具体饮食建议需要根据症状咨询医生,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全面而均衡。饮食宜清淡,戒除烟酒、咖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