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外科 > 神经外科 > 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
概述: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
疾病常识
1.病因

病因:

本病是在外伤后或于清除颅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又在脑内不同部位形成血肿。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外伤后迟发性血肿的形成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

1.脑损伤局部二氧化碳蓄积,引起局部脑血管扩张,进一步产生血管周围出血。

2.血管痉挛引起脑局部缺血,脑组织坏死,血管破裂多次出血。

3.脑损伤区释放酶的代谢产物,损伤脑血管壁引起出血。

4.有人认为与外伤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有关。

此外,治疗过程中控制性过度换气,过度脱水致颅内压过低,均可加重出血。

2.预防

本病是由于外伤直接作用于头部,例如坠落车祸直接引起。故注意生活习惯,高危工作者,如建筑工人、采矿工人容易造成损伤,在工作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自己。遇事注意冷静,避免情绪激动产生冲突导致本病。其次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防本病也具有重要意义。

诊断方法
1.症状

脑室出血,脑干出血,意识障碍


大部分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患者的原发伤不重,病人在经过一阶段好转或稳定期,数天或数周后又逐渐或突然出现意识障碍,出现局灶性神经体征或原有症状体征加重,部分患者的原发伤可以很重,伤后意识障碍亦可一直无改善或加重,复查CT才证实为迟发性脑内血肿。

 

2.检查

1.脑CT特点是血肿呈混杂密度,血肿内有陈旧出血和新旧不同时间的出血,并呈扩张性占位性病变表现。也可以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均一高密度肿块,CT值为50~90Hu,周围有低密度水肿带,伴有脑室池形态改变,中线结构移位等占位效应。

2.MRI:多不用于急性期脑内血肿的检查。多表现为T1等信号,T2低信号,以T2低信号更易显示病变。

治疗方法
1.治疗

(一)治疗   

确诊后应及早作骨瓣开颅,清除血肿,促进功能恢复。   

(二)预后   

本病的预后较差,病死率为25%~55%,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在于加强临床观察,尽早复查CT,及时诊断、迅速清除血肿,并给予合理的术后处理。

2.护理

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维生素K含量高的食物; 2.宜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3.宜吃钙质含量高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发物性的食物; 2.忌吃霉变的食物; 3.忌吃过咸的食物。


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的食疗方:

1、川芎糖茶:川芎6克、茶叶6克、红糖适量,水煎川芎,取滚沸药汁沏茶,并调入红糖,代茶饮。

2、豆鼓黄酒汤:豆鼓15克加水 l小碗,煎煮30分钟,再加入洗净的葱须30克,继续煎煮50分钟,最后加黄酒50毫升,出锅,趁热顿服。

3、葛粉30克,白糖适量。取葛根若干,洗净后粉碎,水洗数次,去渣,沉淀后倒去上面清水,将沉淀物晒干,研成细粉,即成葛粉。

展开
疾病介绍

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在文献中虽早有报道,但自CT扫描应用以后,才较多地被发现,并引起人们重视,自从CT问世之后,对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的概念已较明确,即头部外伤后,首次CT检查未发现脑内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查始出现脑内血肿者;或于清除颅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又在脑内不同部位发现血肿者。本病的临床特点可以概括为中、老年病人,减速性暴力所致中至重型颅脑损伤,伤后3~6天内症状和体征渐次加重,或有局限性癫痫,意识进行性恶化,特别是曾有低血压,脑脊液外引流、过度换气或强力脱水的病例,应及时复查CT。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