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 日光皮炎
概述:日光皮炎
疾病常识
1.病因

环境因素(35%):

日光大部分由可见光组成,光谱范围大约为390~770nm,它除了有刺激眼视网膜能力外,还有一些生物学活性,高于770nm的是红外线,是不可见的热线,能使皮肤发红。在390nm以下的紫外线。引起本病的是290~320nm中波紫外线。引起本病的是290~320nm中波紫外线。

机体敏感性(25%):

皮肤反应程度因照射时间、范围、环境因素及肤色不同而有差异。热可以增加机体对紫外线的敏感性。

机体易感(25%):

本病的发病也与个人的易感性有关。多见于春来夏初。高原居民、雪地勘探或水面作恶者发病较多。

病理改变

表皮有个别坏死的角朊细胞至大片融合性坏死。真皮浅层血管扩张,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2.预防

经常参加户外锻炼,使皮肤产生黑色素,以增强皮肤对日光敏感性较强的病人,应尽量避免日光曝晒。外出时做好防护如打伞、戴草帽、手套等。还可以外用一些避光剂:如反射性遮光剂,15%氧化锌软膏;5%二氧化钛乳剂;5%对氨基苯甲酸乳剂或酊剂;10%萨罗(salo)软膏等。可于曝晒前15分钟搽在暴露部位的皮肤上。

诊断方法
1.症状

瘙痒,多饮,恶心,头晕,胀痛,心悸,谵妄,休克


当皮肤受到强烈日光照射数小时至十数小时后,于暴露的部位如面、颈、手背等处发生皮疹。根据皮肤反应轻重分为一度晒伤和二度晒伤。

一度晒伤表现为局部皮肤经日晒后出现弥漫性红斑,边界清楚,24~36小时高峰。

二度晒伤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后,继而发生水疱甚至大疱,疱壁紧张,疱液为淡黄色。自觉症状有灼痛或刺痒感。水疱破裂后呈糜烂面,不久干燥结痂,遗留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

日晒后第二天病情到达高峰,可伴有发热、头痛、心悸、乏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一周后可恢复。

2.检查

皮肤的检查:日光皮炎常在受到日晒后发病。检查患者面、颈、前臂伸侧,手背等露出部位出现红斑、丘疹、风团样或水疱等皮疹。多形性是指在不同患者的皮疹常各不相同,呈现多形性,但就某一患者而言,皮疹形态常是单一的。以小丘疹及丘疱疹最为多见,少数患者表现为红斑水肿或斑块。病变与日照射密切相关,每于照射后,皮损明显加重,痒感加剧。皮疹常反复发作,日久可发生苔藓样改变,色素增加,可持续多年。

治疗方法
1.治疗

治疗(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中医治疗:

1.光毒侵袭型

治法:解毒清热,凉血消斑。

方药:连翘15g,银花15g,大青叶15g,青蒿15g,茵陈15g,丹皮15g,生地30g,生石膏30g,白茅根30g,栀子10g。

2.湿毒搏结型

治法:除湿解毒,清热凉血。

方药:龙胆草10g,黄芩10g,黄柏10g,六一散30g,茵陈15g,秦艽15g,马齿苋30g,地丁15g,生地30g,紫草根10g。

2.护理

发生日光性皮炎后,轻者可自己采取如下方法处理:(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1、仅有红斑无水疱者,或有细小水疱未破溃者,可用蒲公英30克、野菊花20克或生地榆、马齿苋各30克煎汤,冷后湿敷,每次30分钟,每日3-4次。每日1剂,用到症状减轻或愈。或用三黄洗剂外涂,每日1-2次。(三黄洗剂的制法是取大黄、黄柏、黄芩、苦参等份,共研细末,取末15克,加蒸馏水100毫长,医用石碳酸1毫升。)若灼痛较甚,且伴有身热、口渴、小便短赤等症状的,可按下方抓药煎汤喝:连翘、银花、大青叶、青蒿、茵陈、丹皮各15克,生石膏、生地、白茅根各30克,栀子10克。每日1剂,分2次服。

2、若红肿明显,且水疱大,破溃,可用牛奶液(牛奶和水10:1)或生理盐水(1茶匙盐溶于500-600毫升水中)湿敷,每一次15-20分钟,每隔3小时1次,持续治疗到大疱干涸。或等份的黄柏、青黛研细末,用香油调成糊状涂患处,每日2次。有全身症状者,可内服如下方药:龙胆草、黄芩、黄柏、紫草根各10克,菌陈、秦艽、地丁各15克,六一散、马齿苋、生地各30克。日1剂。

3、若日光性皮炎晒伤较严重,尤其是伴恶心、呕吐、心悸等全身症状者,不要擅自处理,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诱发色素沉着、白癜风等患者也须到医院就诊。

日常护理: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病人的主观积极性,保持乐观精神,避免紧张情绪。

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注意生活的规律性。

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外出时做好防护如打伞、戴草帽、手套等。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饮食清淡;2、宜多吃水果,可以补充多种维生素和叶绿素。

忌吃食物

1、忌辛辣刺激性食物,辣椒,葱姜蒜,醋等;2、忌发物;3、忌海鲜类食物。


取冬瓜500克,切碎放入高压锅内兑入少量凉水慢炖20分钟,出锅弃渣滤汁盛入净器,兑入2两白酒,放炉上再清煮5分钟即成。放凉,灌入瓷瓶内置于冰箱贮存。用时,倒入碗中少许,用手蘸此液涂抹皮炎处,一日三次,每次涂抹10毫升左右。本法不仅可防烈日曝晒,而且对日光性皮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另外可以根据不同的症状,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做到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展开
疾病介绍

日光皮炎(solar dermatitis)亦称日晒伤(sunburn),系皮肤长时间暴晒于日光中的中波紫外线后所引起的急性光毒性反应。临床上表现为曝露部潮红、灼痛,甚至发生水疱。主要分布在颜面、颈部和手背等曝光部位,尤以额部、面颊为多。常在表皮呈现红斑、丘疹、风团或水疱等,少数患者表现为红斑水肿或斑块,有类似于烫伤的感觉,日晒后症状明显加重,痛痒难忍,夜间尤甚,适当避光后会有好转。一般患处皮肤色素增加,可持续多年复发。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