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中医科 > 中医综合 > 热咳
概述:热咳
疾病常识
1.病因

不良饮食习惯(30%):

常吃辛辣食物,容易引起胃热,更容易导致肺火,因为辛辣入肺引发热咳。如:嗜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

气候因素(20%):

气候的改变也是引起肺上火的原因之一。尤其在夏秋交替之际,天气干燥、昼夜温差大,很容易引发热咳,尤其是儿童、老人。风热犯肺,入里化热,热灼津液,肺失清肃所致,以夏秋较多见。

其他因素(15%):

其他一些因素如受凉、缺少睡眠、喝水少等,也容易引起肺火上身。此外,感冒发烧更容易引起热咳。

 

2.预防

1、保持环境舒适:与寒咳一样,爸妈要加强宝宝居室卫生,冷暖、干湿适度,防止烟尘及特殊气味的刺激。清淡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之物。

2、饮食预防:贝母5克,大米30克,白糖适量。将贝母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或将贝母研粉,每次取药末1克,调入粥中服食,每日1~2剂,连续3~5天。可化痰止咳,清热宣肺。

诊断方法
1.症状

咳嗽,口渴,咽喉疼痛,舌苔黄,浮脉,头晕,头痛


热咳表现:痰色黄稠,不易咳出,咽干疼痛,口渴,常伴有发热、头痛、头晕、舌红、苔薄黄、脉浮或浮数。发热重恶寒轻,咽喉肿痛,有汗,流浊涕,苔薄黄,脉浮数,燥邪犯肺之表证,发热而恶风,口鼻干燥,舌苔薄黄,脉浮数。燥邪伤津,症见口鼻干燥,吐痰量少而粘,难以吐出,燥邪犯肺,使肺气失于宣发,而见咳嗽。

2.检查

热咳检查主要是结合脉诊,舌诊,望诊,病症等结合判断,有寒邪袭表,卫阳被郁,腠理致密,汗孔闭塞的表寒证,又有寒邪内犯于肺,肺失宣发而致的咳嗽,吐痰清稀等表现。热为阳邪,易伤津液,注意查一下大小便的问题,B超肺部,痰液,心脏的B超,血尿常规。

治疗方法
1.治疗

热咳治疗

当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治,可选用麻杏石甘汤加减,药取麻黄、甘草各3克,石膏10克,桑叶、菊花、杏仁、前胡、连翘、大力子、贝母、桔梗、竹茹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中成药可选用止咳枇杷露、蛇胆川贝液、三蛇胆川贝露等。

热咳药浴

麻黄、杏仁、甘草各5克,大力子15克,石膏30克。将上方如上法水煎取汁足浴,每次15~30分钟,每日2~3次,每日1剂,连续3~5天。可清热宣肺,止咳化痰。

(仅供参考,详细情况询问医生)

2.护理

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②、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饮食应以清淡而富有营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忌食过酸、过辣、过咸、烟酒等刺激物。多喝热水。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多吃清肺润喉、消痰止渴的食物; 2、宜多吃水果蔬菜; 3、宜清淡饮食。

忌吃食物

1、忌过于温热性食物; 2、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油腻食物。


热咳食疗:贝母5克,大米30克,白糖适量。将贝母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或将贝母研粉,每次取药末1克,调入粥中服食,每日1~2剂,连续3~5天。可化痰止咳,清热宣肺。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展开
疾病介绍

因风热引起的咳嗽为“热咳”,夏秋交替,天气正由夏季的湿热向干冷过渡,人体经过漫长暑日,体内热盛,黏膜组织充血,令细菌有机可乘。因此这时的咳嗽症状是干咳、少痰、唇及咽喉干燥,这种情况一般归为“肺热咳”。主要症状为痰厚且黄,鼻涕也带黄,这时就要用凉寒性质的药物来把人体内的热降下来。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