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肺主气,主一身之表,由于元气不足,肺气失于宣和,以致气滞痰凝,营卫不和,痰气凝聚肌表,积久成形,发为气瘤。本病类似于中医学的神经纤维瘤,原发性面神经瘤主要分为面神经鞘瘤和面神经纤维瘤,也有的学者认为面神经鞘瘤分为面神经鞘瘤和面神经纤维瘤,如何命名更好尚无定论。面神经鞘瘤及面神经纤维瘤的临床表现相似,但两种肿瘤的来源绝不相同。面神经鞘瘤来源于神经外胚叶的Schwann细胞,肿瘤组织与周围边界明显,有完整包膜,面神经纤维可被推挤至周边而未被破坏。面神经纤维瘤则来源于中胚叶的神经内膜,可单发或多发,多发者即神经纤维瘤病。
本病病因不明确,无法直接预防,早期诊断对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诊断该病关键依据症状及体征,如肢体上发现一梭形实质性肿瘤,且出现肢体远侧麻木,疼痛,感觉过敏,压迫瘤体有麻痛感,首先考虑本病,治疗最佳方法是手术切除瘤体,但手术易损伤神经干,术中应十分仔细地沿神经轴方向切开,分离包膜,摘出包膜内的瘤体。
皮肤粘膜色素斑,水肿,色素斑,生长缓慢
气瘤是一种具有家族遗传倾向的先天性疾病。常在青春期开始发生,有的在儿童期或出生时就被发现。亦常伴有某种发育上的缺陷。
好发于躯干部,亦常见于面部及四肢。瘤自皮肤肿起,生长缓慢,为多发性,数目可从数个至千余个不等,大小差异很大,从米粒大至拳头大,质地或硬或软,但多数质软,用手指压之凹陷,去除压力后即能弹起。部分头颈及四肢部的多发性气瘤可见局部皮肤、皮肤下组织水肿,过度增生、增厚、发硬而失去弹性。瘤的皮色不变,有的或带淡红色。另一种为先发生大小不一的褐色斑片,而后再发生赘瘤,色素斑和赘瘤可在同一部位,也可在不同部位同时发生。
临床皮肤检查:瘤自皮肤肿起,生长缓慢,为多发性,数目可从数个至千余个不等,大小差异很大,从米粒大至拳头大,质地或硬或软,但多数质软,用手指压之凹陷,去除压力后即能弹起。
检查时可见肿瘤呈粉红色或灰白色,基底广平不易活动或带蒂,质较硬。需借病理检查以确诊。
其他检查:B超、血常规、CT等。
[辨证论治]
痰气凝结气瘤多发生于躯干部,也常见于面部及四肢,瘤大小数目不一,质地柔软而有弹性,生长缓慢,皮色不变,无疼痛感。
辨证分析:肺失宣降,腠理不密,外邪所搏,气聚痰凝,留于肌肤而致气瘤;气虽郁结但无瘀血,故皮色不变,不坚不痛。
治法:通气宣肺,化痰开结。
方药:通气散坚丸。
[其他疗法]
气瘤多为多发性良性肿瘤,可不施术。若顶大蒂小者,可用双套结结扎治疗;若气瘤发于面部,有损面容,或发生于肢体,妨碍肢体活动时,或某些气瘤有恶变趋势,可行手术治疗。
一、要加强营养,戒烟忌酒。
二、适当增添少量瘦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菜肴要避免过咸,尽量以蒸煮为主,不要油炸煎烩。避免暴饮、暴食,喝酒和高脂肪,辛辣刺激的饮食。
三、饮食要注重清淡,味道爽口。新鲜蔬菜如青菜、大白菜、萝卜、胡萝卜、西红柿等,可以供给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有利于机体代谢功能的修复。黄豆制品含优质蛋白,能补充由于炎症时机体损耗的组织蛋白。
宜吃食物
1、宜吃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2、宜多吃温阳的食物; 3、宜吃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常吃味重食物; 2、忌吃难消化食物; 3、忌吃易胀气的食物。
(1)宜多吃具有抗肿瘤作用的食物:山羊血、鲎、蟹、羊脑、海参、牡蛎、鳖、龟、沙虫、鹿血、大叶菜、麦片、小苋菜、油菜籽、沙枣、香芋、栗、野葡萄。
(2)宜吃具有止痛消肿作用的食物:芦笋、藕、慈姑、山楂、獭肉、鹭肉、蟹、鲎、海龟、海蛇。
(3)宜吃预防放疗、化疗副作用的食物:蜂乳、核桃、猕猴桃、银耳、香姑、大头菜、花粉。
(4)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蒜、姜、花椒、辣椒、桂皮等。
(5)忌肥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