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传染科 > 禽流感
概述:禽流感
疾病常识
1.病因

病毒传播

候鸟是禽流感病毒重要的转播者,但将所有已经染病的候鸟屠杀是不可能的,且对候鸟的扑杀将会驱散原本聚集的鸟类,使病毒的扩散更加难以控制,因而将家禽和候鸟隔离,以免出现交叉感染是控制禽流感传播的有效手段。在中国不少农场都在饲养家禽的农场上挂上巨型的网,以防止带病毒的候鸟感染家禽。

在家禽中鸭、鹅一旦受到感染,抗病能力比较高之余,病发后的生存机会也很高。然而,鸡只对流感病毒非常敏感,一旦受到感染的话,不单止传播得快,而且染病的鸡很快就会死亡。农民过去一般称这种现象为“发鸡瘟”,并未有特别留意背后的原因或病发的机制,直到出现禽流感经动物向人传播并至死的病例后,人们才开始关注禽流感。目前人们应对禽流感的主要手段,是对染病以及可能染病的家禽集体屠杀后进行消毒深埋等无害化处理,以免病毒积累,并进而影响人类。

2.预防

1、加强禽类疾病的监测,一旦发现禽流感疫情,动物防疫部门立即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养殖和处理的所有相关人员做好防护工作。

2、加强对密切接触禽类人员的监测,当这些人员中出现流感样症状时,应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人标本并送至指定实验室检测,以进一步明确病原,同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接触人禽流感患者应戴口罩,戴手套,穿隔离衣,接触后应洗手。

4、要加强检测标本和实验室禽流感病毒毒株的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防止医院感染和实验室的感染及传播,

5、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未熟的肉类及蛋类等食品;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6、药物预防对密切接触者必要时可试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或按中医药辨证施防。

诊断方法
1.症状

高热,咳嗽,流鼻涕,发热伴寒战,肌肉酸痛,腹泻,一过性的流感样症状,休克,腹痛,鼻塞


1、潜伏期

尚未有准确报道。目前估计在7天以内,一般为1-3天。

2、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热程1~7天,一般为3~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多数轻症病例预后良好。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致死亡。治疗中若体温持续超过39℃,需警惕重症倾向。感染者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可出现眼结膜炎,少数患者伴有温和的流感样症状。H9N2感染者仅引起一过性的流感症状,尚无死亡病例报道。

3、体征

重症患者可有肺部实变体征等。

4、并发症

多数轻症病例预后良好,且不留后遗症。某些病例病情发展迅速,出现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多脏器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可导致死亡。

2.检查

1、外周血象

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下降。

2、病毒抗原及基因检测

取患者呼吸道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法(或酶联免疫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抗原(NP)及禽流感病毒H亚型抗原,还可用RT-PCR法检测禽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性H抗原基因。

3、病毒分离

从患者呼吸道标本(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气管吸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细胞)中分离禽流感病毒。

4、血清学检查

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有4倍或以上升高,有助于回顾性诊断。

5、胸部影像学检查

重症患者胸部X线检查可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可伴有胸腔积液等。

治疗方法
1.治疗

1、对症治疗   

(1)可应用解热药、缓解鼻粘膜充血药、止咳祛痰药等。   

(2)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以及其它水杨酸制剂的药物,避免引起儿童Reye综合征。   

2、隔离治疗   

为了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以及变异,对疑似和确诊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   

3、抗流感病毒治疗   

(1)使用抗病毒治疗的疗效不错,但要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晚,要注意,应该是应在发病48小时内试用抗流感病毒药物。   

(2)有一种对禽流感病毒H5N1和H9N2有抑制作用的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Oseltamivir,达菲)。用法是:为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试验研究表明对禽流感病毒H5N1和H9N2有抑制作用,   

(3)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可抑制禽流感病毒株的复制。金刚烷胺成人剂量每日100~200mg,儿童每日5mg/kg,分2次口服,疗程5天。   

早期应用可阻止病情发展、减轻病情、改善预后。

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副作用。

特别注意的是:肾功能受损者酌减剂量;有癫痫病史者忌用。

2.护理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未熟的肉类及蛋类等食品。

2、做好防护措施

接触人禽流感患者应戴口罩、戴手套、穿隔离衣;接触后应洗手。

3、隔离传染源

(1)一旦发现禽流感疫情,动物防疫部门立即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2)要加强检测标本和实验室禽流感病毒毒株的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防止医院感染和实验室的感染及传播。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蔬菜类食物; 2、宜吃富含维生素类食物; 3、宜吃高蛋白营养物质。

忌吃食物

1、忌吃容易产气的食物; 2、忌刺激性的食物。


1、“春夏养阳”,勿食寒凉损伤阳气。

2、饮食要清淡,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转变为应季时蔬的清温平淡。如:菠菜、蒜苗、香葱、小油菜等

3、饮食宜多甘少酸,春季宜吃甘味食物,以健脾胃之气,温补阳气;肝主升发,与春相应,酸入肝,少食酸性食物,既防阳气生发太过,又能养肝,提高抗病能力。

4、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煎服,预防传染。

展开
疾病介绍

禽流感由禽流感病毒(AIV)所引起的一种主要流行于鸡群中的烈性传染病。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也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也能感染人类,被国际兽疫局定为甲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 人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导致死亡,病死率很高,通常人感染禽流感死亡率约为33%。此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和眼结膜等多种途径传播,区域间的人员和车辆往来是传播本病的重要途径。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