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病因
丝虫病是由于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系统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人是成虫的终末宿主,蚊是幼虫的中间宿主。
病理生理
成虫为乳白色细长线状圆虫,雌雄异体,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并不断产生微丝蚴,微丝蚴经淋巴管进入血流,夜间在人体周围血管中,白天聚集在肺毛细血管内。若被蚊虫叮咬,微丝蚴进入蚊胃,在蚊的胸腔内经1~2周,发育成具有传染性的幼丝虫,移行至蚊吻的下唇处,蚊再叮咬人时,幼丝虫随之侵入人体,进入淋巴系统发育为成虫。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淋巴管内膜炎的病理改变,虫体死亡之后引起上皮样肉芽肿反应,可见上皮样细胞、异物巨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管周围常有慢性炎症反应、淋巴管扩张。象皮肿区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明显增厚纤维化,小血管和淋巴管均有扩张。真皮乳头增宽,汗腺萎缩或消失。
1、普查普治 及早发现患者和带虫者,及时治愈,既保证人民健康,又减少和杜绝传染源。普查应以1周岁以上的全体居民为对象,要求95%以上居民接受采血。
2、加强宣传,防蚊灭蚊。
3、加强对已达基本消灭丝虫病指标地区的流行病学监测。在监测工作中应注意:①对原阳性病人复查复治;对以往未检者进行补查补治;同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发现病人,及时治疗直至转阴。②加强对血检阳性户的蚊媒监测,发现感染蚊,即以感染蚊户为中心,向周围人群扩大查血和灭蚊,以清除疫点,防止继续传播。
腹泻,发烧,关节疼痛,发炎,寒战,腹水,结节,淋巴结肿大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以男性多见。感染后往往无何自觉症状,仅为带虫者,这种无症状的病人末梢血中含有多量的微丝蚴,是重要的传染源,只有部分人可出现临床症状。由于两种丝虫寄生的部位不同,临床症状也有差异。马来丝虫多寄生在上下肢浅部淋巴系统,以下肢多见;斑氏丝虫多寄生于深部淋巴系统,以下肢、阴囊及腹股沟多见。临床症状和感染的严重程度,是否为重复感染和机体的反应状态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分为早期症状和晚期症状两大类。
(一)、早期症状 主要是成虫及微丝蚴的代谢产物引起的全身和局部的变态反应和炎症反应,在感染后数月出现。常见的症状有:
1、淋巴管炎、淋巴结炎 多见于下肢的一侧或两侧,常呈周期性发作,发作时有畏寒、发热、头痛、关节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腹股沟或股部的淋巴结肿大、淋巴管炎,有压痛,局部皮肤出现条索状红斑,有灼热感及压痛,有时还可出现荨麻疹样损害。
2、精索炎、附睾炎或睾丸炎 由于成虫寄生在阴囊内的淋巴管引起,反复发作,出现发热、睾丸及附睾肿大,精索有结节状肿块,有疼痛和压痛,常在几天内消退,不久又复发。
3、丹毒样皮炎 多发生于小腿下段内侧,局部皮肤红肿,紧张发亮,有压痛及灼热感,症状类似丹毒,但全身症状较丹毒为轻。
(二)、晚期症状 经过长期的反复发作及不断再感染,出现一些阻塞性的慢性炎症,表现皮肤水肿肥厚,纤维化。淋巴管阻塞形成的象皮肿是晚期血丝虫病的主要特征。因为淋巴系统阻塞产生的回流障碍使阻塞部位以下的淋巴管发生扩张曲折,甚至破裂。若股内深部淋巴系统阻塞则出现乳糜尿、乳糜腹水,如精索、睾丸淋巴管阻塞,出现睾丸鞘膜积液。如浅表腹股沟淋巴管阻塞,出现阴囊淋巴水肿或大阴唇象皮肿。股部淋巴管阻塞则发生下肢淋巴水肿或象皮肿。
微丝蚴检查:方法为在午夜12时前后2h,自指尖或耳垂取血3滴,涂片检查,乳糜尿或淋巴积液,经离心后沉渣涂片检查,如找到微丝蚴,即可确诊,但阴性亦不能除外诊断。
血常规:急性期有白细胞增多和嗜酸细胞显著增高,IgE增高,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后期常增高,患者可出现贫血。
淋巴结,淋巴管炎或肉芽肿取材活检可见丝虫。
必要时活检。
(一)治疗
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和抬高患部,按病情给予对症处理。
乙胺嗪(海群生)治疗微丝蚴十分有效,但对成虫效果略差。剂量4~6mg/kg/次,成人剂量为200mg/次,每天3次,饭后服,连服1周。或2mg/(kg·d),分3次服,连服1~2周,如有反应可加用复方乙酰水杨酸(复方阿司匹林)或泼尼松内服,亦可与卡巴胂合用,卡巴胂每天0.25~0.5g,分2次服。
对象皮肿应保持清洁,防止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避免外伤。对下肢象皮肿,轻者可用弹性绷带,以增加局部淋巴及静脉回流,晚期严重者可酌行物理疗法或外科手术切除部分肥厚的皮下组织。对鞘膜积液可行外科手术。
局部治疗:如下肢或阴囊的象皮肿,轻者可外敷中药铁箍软膏或鞭蓉膏。
(二)预后
慢性期主要为淋巴管阻塞后的表现。可有淋巴结肿大、淋巴管曲张、鞘膜积液、乳糜尿、乳糜腹泻、乳糜腹水、象皮肿,后者为晚期丝虫病最突出的表现。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病人的主观积极性,保持乐观精神,避免紧张情绪。
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注意生活的规律性。
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发物。
宜吃食物
1.宜吃驱虫的食物; 2.宜吃抗菌消炎的食物; 3.宜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生姜、桂皮、胡椒、花椒; 2.忌吃油腻的食物;猪油、羊油、牛油; 3.忌吃难以消化的食物;螺丝肉、粽子、糯米饭。
根据病情询问医生,制定饮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