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中医科 > 中医综合 > 脾水
概述:脾水
疾病常识
1.病因

脾水是因胃肠肝胆的慢性病变,使脾虚不运,营气亏少,水湿内停。以水肿,腹胀,疲乏等为主要表现的水肿类疾病。

2.预防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

诊断方法
1.症状

恶心,乏力,少尿,头晕,四肢酸痛无力,腹围增大,腹胀,水肿,大便粘腻,食欲减退


以水肿为主症,呈凹陷性水肿,常随体位而改变,卧后以颜面部肿为著,白天则以下肢肿为主,严重者可出现腹水及胸水,小便短少。多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色觥白,大便稀溏等症。

2.检查

 血压、腹部叩诊、腹部外形触诊、腹部听诊、腹部平片、腹部透视。

治疗方法
1.治疗

[辨证论治]

1、脾虚水泛证:肢体浮肿,神疲乏力,面色觥白,食少,腹胀,便溏,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脉濡缓或弱。健脾利水。

2、脾肾阳虚水停证:肢体浮肿,形寒畏冷,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沉弱。补益脾胃、温阳利水。

2.护理

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注意生活的规律性。

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营养神经的食物; 2.宜吃增强免疫力的食物; 3.宜吃膳食纤维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油腻的食物:如肥肉、猪油、羊油; 2.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花椒、生姜、生蒜、韭菜; 3.忌吃兴奋交感神经的食物:如咖啡、浓茶。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展开
疾病介绍

脾水是五脏水肿病之一。是由脾阳虚、脾失运化水湿的功能引起的水肿病。其基本征候特征在《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的记述。《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常兼见食少,面色萎黄等症,其脉多濡。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