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列情况下容易发生肠梗阻:
外界因素(30%):
1、暴饮暴食后近端肠内容物骤然增多,不能顺利通过已狭窄的肠腔,形成相对的梗阻。
2、粘连部位发生炎症或粘连水肿,以及食物残渣,异物的堵塞,都能导致肠腔狭窄。
内部因素(30%):
一组肠袢彼此紧密粘连成一团。并固定于腹壁切口疤痕下,因为肠腔狭小,肠蠕动受到影响,肠管不能扩张,容易发生梗阻。一段肠袢粘连并固定于自身折迭的位置,使曲折处的肠腔狭小,容易发生梗阻。
一段肠袢粘连于距离较远的一点,由于牵拉肠袢使其粘连点成一锐角,容易发生梗阻。腹腔索带状粘连的另一端固定于腹后壁,将肠管压迫造成梗阻。
绞窄性肠梗阻(10%):
肠壁粘着于腹壁的一点,肠袢其他部分无粘连,由于强烈的肠蠕动或身体姿势的突然改变,肠袢可能以粘着处为支点而扭转,引起绞窄性肠梗阻。
及时、正确治疗腹腔炎症对防止粘连的发生有重要意义。还要特别注意的是:腹腔手术止血不彻底而形成的血肿、肠管暴露在腹腔外过久或纱布敷料长时间覆盖接触损伤浆膜,手套上未洗净的滑石粉等异物带入腹腔,腹膜撕裂、缺损,大块组织结扎,腹腔引流物的放置等,都是促成粘连的医源性因素,应予防止。此外:
1、活血化阏中药
经较长期地研究证实;当归、赤药、红花、丹皮、桃仁、元胡、五灵脂、大黄、川芎、积壳、乌药等中药均有预防肠粘连的作用。
2、腹腔内灌注的研究和应用
(1)红花、泽兰液腹腔内灌注,观察到红花有强烈的抗血凝作用,泽兰有明显增强纤溶的作用。
(2)猪油、人体脂肪(大网膜、乳腺等)制剂作腹腔内灌注。我科曾用猪油和人体脂肪预防和治疗肠粘连,取得良好效果。
(3)二甲基硅油腹腔内灌注。
3、激光治疗腹腔内粘连
应用激光穴位照射治疗,是有前途的方法之一。
4、磁疗防治肠粘连
磁疗具有良好地预防肠粘连作用。
腹腔内粘连大多并不导致肠梗阻,梗阻的发生往往有某些诱因,必须提醒患者注意:
(1)饮食应有规律,避免暴饮暴食,防止大量食物进入已受粘连影响的近端肠管内;
(2)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胃肠炎症,避免出现肠管异常蠕动;
(3)餐后不宜做剧烈体力活动,尤其是突然体位改变的活动,上述事项对已经发生过肠梗阻的患者尤其重要。
蛔虫性肠梗阻,腹肌紧张,低热,腹膜炎,腹痛,腹膜刺激征,粪样呕吐物,肠鸣
除小儿外,机械性肠梗阻在排除腹外疝嵌顿和结肠梗阻后就应考虑到有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能,尤其当病人有既往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膜炎病史,或病人既往已有多次梗阻反复发作,或在体检时发现腹部手术疤痕时可能性更大,但最后诊断只能在剖腹术时才能作出。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手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常见於下腹部手术如阑尾切除术后,往往在术后4~5天,肠蠕动已恢复并已排气并开始进食后,突然出现阵发性腹痛,肠鸣音亢进,可伴低热,但一般无绞窄现象,如上所述,这种粘连为纤维素性,绝大多数可自行吸收而愈,可给予对症处理,一般不须手术。
腹部X线透视及平片:可见小肠充气有张力及液平面,结肠不充气,钡灌肠见结肠瘪缩无气,即可确诊为完全性机械性小肠梗阻。
腹腔穿刺:抽出血性腹水多为绞窄性肠梗阻。
治疗粘连性肠梗阻重要的是要区别是单纯性还是绞窄性,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因为手术治疗并不能消除粘连,相反地,术后必然还要形成新的粘连,所以对单纯性肠梗阻,不完全性梗阻。特别是广泛性粘连者,一般选用非手术治疗。中药治疗可用复方大承气汤,症状体征轻者用生植物油或理气宽肠汤。也可配合针刺足三里。如手术后早期发生的粘连性肠梗阻,多为单纯性肠梗阻,而且这种新形成的粘连,日后可部分或全部吸收,非手术治疗效果常较满意。
粘连性肠梗阻如经非手术治疗不见好转甚至病情加重,或怀疑为较窄性肠梗阻,特别是闭袢性梗阻,手术须及早进行,以免发生肠坏死。对反复频繁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也应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应按粘连的具体情况而定:
1、粘连带和小片粘连可施行简单的切断和分离。
2、广泛粘连不易分离,且容易损伤肠壁浆膜和引起渗血或肠瘘,并再度引起粘连,所以对那些并未引起梗阻的部分,不应分离;如因广泛粘连而屡次引起肠梗阻,可采用Noble法,行小肠折叠排列术,将小肠顺序折叠排列,缝合固定于此位置,以避免梗阻再发生。
3、如一组肠袢紧密粘连成团引起梗阻,又不能分离,可将此段肠切除做一期肠吻合;倘若无法切除,则作梗阻部分近、远端肠侧侧吻合的捷径手术,或在梗阻部位以上切断肠管,远断端闭合,近断端与梗阻以下的肠管作端侧吻合。
粘连性肠梗阻可多处发生,手术中应予注意。
饮食清淡点,食物易消化点,等涨的感觉慢慢减弱下来,逐步回复正常饮食。餐后不宜做剧烈体力活动,尤其是突然体位改变的活动。
宜吃食物
1、宜饮食清淡; 2、宜吃半流质的食物; 3、宜吃容易消化促进排便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粗糙食物; 2、忌油腻食品; 3、忌食发物。
1、饮食清淡点,食物易消化点,等涨的感觉慢慢减弱下来,逐步回复正常饮食。
2、饮食应有规律,避免暴饮暴食,防止大量食物进入已受粘连影响的近端肠管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