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五官科 > 耳鼻喉科 > 颞骨岩部炎
概述:颞骨岩部炎
疾病常识
1.病因

骨坏死(30%):

急性中耳乳突炎若治疗不当,发展为隐蔽性乳突炎,可逐渐使岩骨气房融合坏死,侵入岩尖而形成脓肿,致使本病的发生。

骨质破坏(30%):

颞骨岩部炎亦可因慢性中耳炎胆脂瘤骨质破坏引起,疾病发展缓慢,有的病人是在行简单乳突凿开术后1~2周始出现症状。

2.预防

慎勿损伤颈内动脉,静脉,岩上窦及面神经。具有耳神经外科技术者,可经颞部中颅窝进路,从颅底分离开硬脑膜,暴露岩骨顶部,在明视下用电钻于内听道内侧磨除病变气房,清除病灶,建立引流。

诊断方法
1.症状

脑膜刺激症状,剧痛,复视,骨质破坏,乳突炎,耳流脓,麻痹


岩尖气房坏死后累及前后硬脑膜,产生脑膜刺激症状,引起三叉神经第一支和外展神经麻痹,出现剧烈额部,眼球后疼痛,眼不能外展,有复视,同时耳流脓增多,1904年Gradenigo首次描述该综合征,故称为格氏三征(耳流脓,眼外展肌麻痹和同侧眼球后剧痛),有时不一定有球后剧痛,但肯定有眼外展肌麻痹。

2.检查

影像学检查:乳突X线摄片及CT岩骨扫描,可见岩骨有骨质破坏。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出现格氏征(耳流脓、眼外展肌麻痹和同侧眼球后剧痛),或在简单乳突凿开后突然流脓增多、球后剧痛和复视,应高度怀疑本病。通过CT扫描可确诊。

治疗方法
1.治疗

除采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治疗外,还应进行乳突根治术,应采用刮匙分别经半规管后上刮除后组气房,经下鼓室、咽鼓管向内刮除前组气房,去除病变肉芽、死骨,扩大引流直达岩尖正常组织为止。慎勿损伤颈内动脉、静脉、岩上窦及面神经。具有耳神经外科技术者,可经颞部中颅窝进路,从颅底分离开硬脑膜,暴露岩骨顶部,在明视下用电钻于内听道内侧磨除病变气房,清除病灶,建立引流。

2.护理

注意休息,生活规律。合理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多吃含类叶红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辣椒; 2.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番茄、大白菜、洋葱等; 3.多吃含硒丰富的食物,如虾皮,坚果等; 4.多饮茶水,主要是绿茶。

忌吃食物

1.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葱、蒜、辣椒等;2.不吃油炸的食物; 3.不喝酒; 4.不吃油腻的食物,如肥肉。


1.注意生活规律,保持良好心态,避免受凉、劳累,以免引起抵抗力下降,而容易引起感染。

2.出现面部皮肤软组织感染等,需要注意及时的进行治疗,避免挤压。

3.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油腻食物,避免抽烟喝酒,以免导致抵抗力下降,注意多吃点蔬菜水果以及高蛋白食物。

展开
疾病介绍

颞骨岩部炎是非常少见的疾病,在颞骨发育过程中,气化最好的部位是乳突,而岩骨气化较差,仅有30%岩骨发育好,气房可达岩尖,慢性中耳炎时炎症只能通过小房感染而累及岩尖,故临床上岩尖炎发病率很低。岩骨小房分为两组,后上组围绕鼓窦、鼓室和半规管,后下组围绕以下鼓室、咽鼓管和耳蜗。急性中耳乳突炎若治疗不当,发展为隐蔽性乳突炎,可逐渐使岩骨气房融合坏死,侵入岩尖而形成脓肿。亦可因慢性中耳炎胆脂瘤骨质破坏引起,发展缓慢,有的病人是在行简单乳突凿开术后1~2周始出现症状。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