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 脓疱性细菌疹
概述:脓疱性细菌疹
疾病常识
1.病因

感染(35%):

目前争论较大,Sachs等认为此病与匐行性皮炎是同一疾病或同病异型。有人认为本症是机体对湿疹或银屑病的一种特殊反应,或者是银屑病的湿疹化。但Andrews认为本症常发生于中年人,以往无银屑病表现的病史,且有扁桃体、牙齿、副鼻窦或其它部位的感染性病灶,当使用抗生素或除去此种病灶后,皮损常得以痊愈,因此认为本症可能是与感染性病灶有关的独立性疾病。

病理生理

在表皮下部有单房性大脓疱,脓疱四周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疱顶的表皮轻度增厚,但脓疱间的表皮基本正常,脓疱内含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及少量变性的表皮细胞,在脓疱处及其附近的真皮上层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2.预防

1.注意皮肤卫生。儿童内衣要勤洗勤换,特别是夏季勤洗澡、勤剪指甲。

2.生了痱子或瘙痒性皮肤病,应及时治疗,避免细菌感染。

3.发现有本病的苗头,如有丘疹,脓疱,应及时就医,不得拖延时间,更不能随便涂用激素类药物或反复洗患处,这样会使病情迅速扩延。

4.婴儿室或托儿所发现本病应立即隔离、消毒,对工作人员加强卫生教育。

5.对体弱儿童应加强营养,增强抵抗能力。

6.夏季给小儿多饮用一些家常清暑饮料,如西瓜汁、绿豆汤等。

7.及时治疗皮炎、痱子、湿疹及其他瘙痒性皮肤病。






 

诊断方法
1.症状

瘙痒,鳞屑,脓疱


基本损害为脓疱,初起可能为水疱,但很快变成脓疱,有时脓疱之间杂有瘀点。常开始发生于手掌、足跖的中部,后逐渐蔓延扩展至整个手掌、足跖,甚至其侧缘,少数病人可开始发生于指(趾)尖端或踝部,但指(趾)缝及趾蹼面不受侵犯。初起多为单侧性,后逐渐发展到对侧,亦有开始即为两侧对称。皮疹成批出现,常呈一致性。在消退时,有明显的脱屑现象。其鳞屑干燥质硬,且粘着于皮面,自觉痒痛,病程慢性,常反复发作,在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皆增加。

2.检查

实验室检查:

在发病早期,白细胞增高达(1.2~1.9)×104/dl,中性粒细胞达65%~80%。

其它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在表皮深部有单房性大脓疱,脓疱四周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疱顶表皮轻度增厚,但脓疱间的表皮基本正常脓疱内含有大量中性粒细胞。

治疗方法
1.治疗

全身应用抗生素,局部可用0.1%依沙吖啶(雷佛奴尔)溶液或1%新霉素溶液湿敷。皮质类固醇激素对控制皮损有效。  

2.护理

穿宽松棉质内衣,防止衣物磨擦。衣着不宜过厚、过暖,以免皮肤温度增高加重痒感。保持局部清洁,保护创面,避免搔抓和用毛巾磨擦,以免扩散。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安神助眠的食物; 2、宜吃抗菌消炎的食物; 3、宜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臭豆腐、粽子、年糕、糯米团; 2、忌吃油炸的食物,如油条、麻花、薯条; 3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胡椒、花椒。


注意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可以多吃点番茄、胡萝卜、大白菜、冬瓜等食物;同时可以适当的加强营养,多吃点豆浆、鱼类等,但要注意不宜食入过多的糖和脂肪,因为这些疾病的发生多与糖代谢和脂代谢有关,多脂多糖的食物能使病情加重。



 

 

展开
疾病介绍

脓疱性细菌疹(pustular bacterid)由Andrews1941年报道,是机体对细菌性感染病灶所引起的一种机体过敏反应疹,表现为掌跖对称性、成群水疱和脓疱。Sachs等认为此病与匐行性皮炎是同一疾病或同病异型,因此称本病为固定性脓疱性肢端皮炎(acrodematitis pustulose perstans)。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