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炎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根据核酸成分的不同分为两类:一为脱氧核糖核酸病毒(DNA病毒):包括微小病毒、乳头多瘤空泡病毒(引起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腺病毒、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另一为核糖核酸病毒(RNA病毒):包括微小核糖核酸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虫媒病毒、黏液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副黏液病毒(麻疹病毒和腮腺炎病毒)、沙粒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弹状病毒(狂犬病病毒)。病毒性脑炎按起病缓急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脑炎。按病毒种类和感染途径可分为虫媒病毒、肠道病毒、呼吸道病毒、疱疹病毒脑炎等。根据发病情况又可分为流行性、散发性脑炎。一般认为急性脑炎代表急性病毒感染,而亚急性或慢性发病的如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代表慢性病毒感染。
1、注意病情变化,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大不不等、呼吸节律失常等征象。
2、提高人群免疫力。
乏力,身痛,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
1、全身毒血症状
发热、头痛、身痛、恶心、呕吐、乏力。少数有出血疹及心肌炎表现。
2、神经系统症状
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可出现颈肌及肩胛肌弛缓性瘫痪,以致头下垂及手臂不能上举,摇摇无依。脑神经及下肢受累少见。瘫痪2~3周可恢复,约半数肌肉萎缩。轻症可无明显神经症状。
由于病变的部位及病变程度轻重不等,故表现多种多样。弥漫型脑炎常先有全身不适,很快即出现昏迷、惊厥,同时伴有发热;脑干型脑炎常有面神经瘫痪、呛咳、吞咽困难、肢体麻木、无力和(或)动眼神经麻痹、假性球麻痹等表现。假肿瘤型脑炎常有头痛、呕吐,肢体活动差或瘫痪、失语、精神症状,颅内高压等。同时注意原发病症状,如腮腺炎病毒脑炎伴有腮腺肿大;疱疹性病毒脑炎时皮肤有疱疹,柯萨基病毒和埃可病毒脑炎时可有皮疹、心肌炎、手足口病等,如病变累及脑膜(脑膜脑炎),出现脑膜刺激征阳性。
1、神经检查:
有无视力障碍、视神经盘水肿、眼肌瘫痪、听力减退、吞咽困难、肢体瘫痪、病理反射、肌张力改变、共济失调、不自主动作(震颤、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感觉障碍、大小便潴留、失禁及脑膜刺激征等。
2、辅助检查:
(1)一般检查:血、尿常规,血沉,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细胞学、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测定以及血混合玫瑰花环率测定。
(2)电生理检查:脑电图、脑诱发(视觉、听觉、体感)电位。
(3)影像学检查:脑CT或MRI检查。
(4)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检查: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或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血及脑脊液中单疱病毒。取双份血清作流行性乙型脑炎、腺病毒、麻疹病毒、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感冒病毒等的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以及腺病毒免疫荧光检查、脊髓灰质炎中和试验。
(5)脑活体组织检查:免疫荧光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
病毒性脑炎无特效疗法。控制颅内高压、高热和抽搐发作尤为重要。昏迷病人需保持呼吸道通畅。精心护理可防止继发感染。
1、对症治疗:
(1)糖皮质激素 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加于5%葡萄糖液内静滴。由较大剂量开始,逐步递减,疗程不超过1个月。
(2)脱水利尿:20%甘露醇静滴,疗程视病情而定;或用甘油果糖静滴。
(3)降温:以物理降温为主。
(4)抗精神病药:对精神运动性兴奋,可给氯丙嗪、奋乃静或泰尔登,剂量应个别化。
(5)减压。
2、抗病毒治疗:
(1)抑制病毒在体内复制:无环鸟苷、碘苷、阿糖胞苷、阿糖腺苷等。
(2)防止病毒穿入细胞:金刚烷胺、环辛胺。
(3)使人体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干扰素肌注,疗程视病情而定,早期应用。
(4)防止病毒吸附: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
1、指导病人选择优质高蛋白饮食,如牛奶、鸡蛋、牛肉、鱼。
2、观察患侧肢体血运及受压情况,并做好肢体按摩。
3、给予充足的液体入量,进食多纤维素饮食等,以防止便秘。
4、病人卧床期间,协助其进行洗漱,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等日常活动。
宜吃食物
1、宜吃清热解毒的食物; 2、宜吃营养神经的食物; 3、宜吃抗菌消炎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腥发的食物,如鲢鱼、菊花菜、鲤鱼; 2、忌吃腌制的食物,如咸肉、咸鱼、咸鸡; 3、忌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如年糕、豆芽、粽子。
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苋菜50克,荸荠250克,冰糖适量。
用法:每日1剂,2次水煎,当茶饮用。
2、鲜芦根5O克,黄瓜藤30克。
用法:每日1剂,2次水煎服。
3、西瓜皮30克,黄豆根15克,炙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2次水煎服。
4、大蒜1个,绿豆15克,生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2次水煎服。
5、马齿苋30克,胡萝卜缨30克。
用法:每日1剂,2次水煎服。
6、瓜篓20克,白茅根15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2次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