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 牛皮癣
概述:牛皮癣
疾病常识
1.病因

神经精神因素(20%):

因情志波动,精神过度兴奋、忧郁、紧张、焦虑、恐怖或神经衰弱,造成大脑皮层的调节功能紊乱,引起肛门周围神经功能障碍,当受到刺激时,皮肤易出现反应,呈苔藓样变化。

刺激因素(20%):

如过饮醇酒、咖啡等辛热兴奋剂,或服用某些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及内裤磨擦、搔抓等局部刺激,均为诱因。

疾病因素(20%):

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障碍等,亦为重要诱因。

本病主要由于七情内伤,风邪侵扰,以致营卫失和,经脉失疏而引发。

风热邪阻:风邪外袭体表,郁于肌腠而化热,致营血热盛,经脉充斥,体发斑疹。若风邪久羁,伏于肌肤腠理,经脉失和,导致伤营耗血,则久病不愈。

血热风盛:风邪化热或七情内伤,性情急躁,化热生火,火热伏于营血,营血失和,经脉充斥,则发疹斑而色红。血热生风,风盛则燥,而见剧痒,脱干燥皮屑。

血虚风燥:情志郁而不达,化热生火,日久则耗伤阴血。营血不足,化燥生风,肌肤失养,经脉失疏,故发斑疹皮炎,奇痒难忍。

总之,情志内伤,风邪侵扰是本病的诱发因素;营卫不和,经脉失疏是本病的病机特点。衣物磨擦,反复搔抓,不利于营血和调与经脉疏利,则会加重病损粗糙增厚。

本病为七情所伤,多因心火内生,脾经湿热,肺经风毒客于肌肤腠理之间,外感风湿热邪,以致阻滞肌肤,血虚生燥,肌肤失荣所致。

2.预防

一、预防感染

局部感染灶是诱发牛皮癣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感冒后,併发扁桃体炎,气管炎,需要积极治疗,尽量缩短病程,扁桃体反复发炎,与银屑病发作有密切关系者,可考虑扁桃体切除术,这一点对青少年患者尤为重要。

二、过敏因素

是牛皮癣的重要诱发原因之一, 由于饮食或服用药物,或接触某种物质而过敏,常可诱发牛皮癣的发生,患者每次复发后, 需仔细回想近来曾服用了什么东西,或接触了某种物质,从而使皮肤发痒,继而出现红斑,那么这种物质, 今后应尽量避免接触。比如,某些海产品,牛羊肉,辛辣事物及其它物质等。

三、受潮着凉

受风寒侵袭而诱发牛皮癣的为数较多, 由于居住环境潮湿,天气寒冷,可使本病发生或加重, 因此患者应尽量避免大冷大热刺激皮肤,住室保持通风干燥。

四、精神因素

日常生活由于工作压力大,休息不好, 精神过度紧张,造成情绪不稳定,忧思郁怒,又不能合理的调整保养肌肤或长期饮食没有规律,暴饮暴食,多食腥发动风之物,酗酒饮茶过度,以及外界原因引起感冒,发热,扁桃体发炎,免疫功能低下,缺乏抵抗力,从而导致牛皮癣发病和复发,过度的精神紧张,性情急燥,情绪抑郁等精神因素为诱因,占其它诱因之首,在我国约占牛皮癣总发病率的18.6%, 精神过度紧张,可产生一系列心理或生理反应,促使神经内分泌紊乱,损害机体免疫防御系统,及某些酶的代谢紊乱,从而促进了牛皮癣的发生,因此在遇有不可抗拒的或无法预知的突发事情,患者应尽量控制情绪,保持平静心情,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必要时可服用适量镇静剂。

五、慎用下列控制性药物

首次选用什么样的药物来治疗牛皮癣,对其疗效及愈后是否复发起关键作用,在一个时期内,医学界在研究治疗牛皮癣的方向问题上,相当程度上走进了误区,主要表现在:当牛皮癣患者身上刚开始出现丘疹性红斑时,此时说明患者机体免疫能力降低,内分泌功能紊乱,微循环失畅致使皮肤排泄功能障碍,使体内应排泄的内毒素积聚于皮下,而所用的药物不是用来提高免疫能力,恢复皮肤的正常代谢功能,排泄内毒素,而是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来抑制免疫,控制皮肤排泄功能,结果越治越重,最终造成病情更加顽固很难治,那么作为一个患者应该对这类药物有个基本的认识,目前常用于控制牛皮癣的药有皮质激素类,抗肿瘤类等, 皮质激素类:主要分外用,内服两种,外用药常用的有肤轻松,肤疾宁,皮康王,乐肤液,恩肤霜,达力士(丹麦)等,内服的有强的松,地塞米松及一些进口的高浓度激素针剂曲胺缩松(usp)等,皮质激素控制银屑病虽然见效快,使用方便,但副作用很大,能使患者短期发胖,嗓音发粗,汗毛骤长,骨质疏松,甚至骨折,成为重症牛皮癣的主要诱因,故对一般患者不能滥用激素,必须使用时也只能外用或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使用,否则易使局部皮肤萎缩或突然停药,即出现严重的反跳复发,使病情更加恶化。

总之,牛皮癣的诱发原因很多,只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注意环境卫生,积极消除诱发因素如忌酒,忌辛辣,鱼虾,海味,羊肉及腥发动风之物,慎防感冒,扁桃体发炎,患病要到正规医疗部门治疗,慎用有些控制性药物等等,才能减少复发机会。

诊断方法
1.症状

皮肤呈鳞片状,风丘疹,斑丘疹,关节肿胀,红晕,丘疹,瘙痒,鳞屑,红斑(边界清楚


临床表现

发病初期,仅有患部间歇性瘙痒,夜间尤甚,常致失眠,经搔抓皮肤出现淡褐色圆形或多角形丘疹,表面光滑或覆有糖皮样鳞屑,密集成群,随病情发展,丘疹渐融合成片,形成英武的苔藓样变。此时病变皮肤干燥、增厚、皮纹加深,互相交错,皮嵴突起,呈菱形或多角形,境界清楚。本病我见于青壮年男性。

辨证分型

本病临床可分为三型。初发多为风热郁阻,继而血热风盛,久则血虚风燥。

风热客于肌表:局部仅有阵发性瘙痒,多因搔抓或摩擦等刺激,局部皮肤出现苔癣样皮疹,呈多角形(或圆形),如帽头大小,皮色淡红或如常,兼见情志抑郁、失眠易怒等症。

血虚风燥,邪结肌表:丘疹融合成片,皮肤增厚,干燥粗糙,或有少量灰白鳞屑,而成苔癣化,阵发性瘙痒加剧,常因瘙痒搔抓而见抓痕、血痂和继发感染。

风热郁阻:多见于局限性患者,皮损成片,以丘疹为主,呈淡红或淡褐色,粗糙肥厚,阵发剧痒,抓搔后迅速苔癣样变。舌苔薄或微腻,脉濡滑或濡缓。

血热风盛:多见于泛发性患者,皮损色红,泛发全身,呈大片浸润性潮红斑块,有抓痕、血痂,成苔癣样变,奇痒不止,人夜尤甚,伴心烦,口渴,失眠多梦,心急易怒。舌质红,苔薄,脉滑数或弦。

血虚风燥:病久皮损不愈,日渐加重,局部皮损增厚粗糙,色淡或浅褐,表面干燥有鳞屑,剧烈瘙痒,人夜尤甚。舌质淡,苔薄,脉细。

 

2.检查

皮肤活细胞检查异常表现:

1、皮突整齐延长和下部增厚。

2、真皮乳头延长及水肿。

3、颗粒层消失。

4、角化不全:角化层的细胞中含有浓缩的未消失的细胞核,称为角化不全或不全角化。

5、MUNRO微脓肿:角质层内聚集的中性粒细胞形成的微脓肿,称Munro 微脓肿。见于脓疱型银屑病等。

 

治疗方法
1.治疗

内治法

1.中医治疗:

⑴风湿热型:皮损成片,呈淡褐色,粗糙肥厚,阵发性剧痒,夜间尤甚,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治宜清热祛湿、疏风上痒,常选用消风散或疏风清热饮加减。

⑵血虚风燥型:皮损色淡或灰白,肥厚粗糙,常伴有心悸怔忡,气短乏力,妇女月经量过多,舌质淡,脉沉细。治宜养血润燥,祛风止痒,常选用四物消风饮或止痒合剂加减。

⑶脾虚湿盛型:皮损呈暗灰色,肥厚光滑,伴腹胀纳差、便溏,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厚,脉濡缓。治宜健脾除湿,常选用除湿胃苓汤加减。

⑷肝郁化火型:皮疹色红,心烦易始或精神抑郁,失眠多梦,眩晕,心悸、口苦咽下,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滑,治宜疏肝解郁,清热养血,方用泻肝安神丸或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或用斩痒汤,水煎服。

2.西医治疗:

⑴抗组织胺药和镇静脉药:可酌情选用扑尔繁、安其敏、息期敏,苯海拉明、异丙嗪、安定等,以安定止痒。

⑵静脉用药:0.25%普鲁卡因注射液10~20ml加维生素C 500mg静脉注射;或用普鲁卡因4~6mg/kg体重,用生理盐水配成0.1%溶液加维生素C 500~1000mg静滴。亦可用10%葡萄糖酸钙10ml静注。

外治法

1.雄黄散外搽。

2.神经性皮肤炎药水涂患处。

3.金玉膏外用。

4.梅花针局部敲打: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5.亦可酌情选用下列药物外用:肤轻松软膏,复方氟美松亚枫剂、肤疾宁、105黑豆馏油软膏、止痒酒精等。

6.局部封闭:复方奎宁注射液2ml加1%普鲁卡因4~6ml,局部皮下注射(注射勿过浅,以免引起皮肤坏死),每周1次,10次为一疗程。亦可用0.1%亚甲蓝2ml加2%普鲁卡因5~10ml患部皮下注射,每周1次。

7.放射性同位素治疗:可用32磷或30锶敷贴。

8.浅层X线放射治疗:可用29~43KV,每次60~100R,每周1次,3~4次为一疗程,1年勿超过2个疗程。

其他措施

可酌情配合镇静安定剂,如安定、利眠宁等。亦可用普鲁卡因封闭疗法。

浅层x线照射,液氮、二氧化碳雪冷冻疗法,对局限性神经性皮炎亦有效果。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症状消失,皮损全退,恢复正常,随访一年以后未复发。

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皮损恢复在70%以上,瘙痒已止,或已治愈,但半年以内复发。

有效:皮损范围缩小30%以上,瘙痒明显减轻。

无效:症状、体征均未改善或未达有效标准。

2.护理

1. 按皮肤科一般常规护理。

2. 避免鱼、虾、浓茶、咖啡、酒类、麻辣食物等。

3. 剪短指甲,婴儿可带手套,防止搔抓。

4. 内衣应宽松,勿穿丝毛及化纤内衣。

5.不吃刺激性食物,不能搔抓,忌用热水及肥皂洗擦。局部涂擦神经性皮炎药水,或含有皮质激素的软膏,贴用肤疾灵或特美肤涂膜,皆有效果。

6.严重的病人,局部可用深度X线照射,或用同位素锶90贴敷,皆有效果。如局部有红肿,则需用抗生素治疗。

7.克服烦躁易怒,焦虑不安,失眠等不良精神因素,待人接物保持随和态度。

8..尽量避免搔抓患处。如实在奇痒难忍时,可用冷毛巾适当冷敷一下,或立即擦药,不应以热水烫来止痒。

9.避免饮酒、饮浓茶及食用辛辣食品。有胃肠到道功能失调者应予纠正。

10.必须坚持用药,不可以为不痒了即自行停药。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尽量清淡饮食; 2、补充些蔬菜,绿叶菜;3、补充些维类食物,五谷杂粮; 4、补充些豆类食物,豆制品。

忌吃食物

1、少吃有刺激性食物;2、辛辣食物;3、戒酒戒烟。


牛皮癣饮食宜忌

白菜: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多种成分。其性味甘、温,具有解热、安神等作用。

胡萝卜:主要含有大量胡萝卜素,可以补充患者体内维生素A的缺乏。

白萝卜:含有碳水化合物、钙、磷、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成分。其性味甘、辛、凉,具有清热解毒、消食等作用。

茄子: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其性味甘、凉、无毒,具有活血凉血、去风消肿等作用。

芋头:含有蛋白质、钙、磷、铁及维生素类。其性味甘、辛、平滑,有小毒,具有清热解毒、祛瘀消肿、补虚止痛、消炎等作用。

空心菜:含有蛋白质、钙、磷、胡萝卜素、维生素C以及B1、B2等。其性味淡、凉,无毒,具有清热解毒、化瘀消肿等作用。

土豆:含有大量淀粉,其它还有蛋白质、脂肪、钙、磷、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其性味甘、辛、寒,具有清热解毒、消炎脂同等作用。但发芽或土豆皮发青时,含有毒性较大的龙葵素,不能食用。

油菜: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及维生素类。 其性味辛、温、无毒,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清肺明目等作用。但是孕妇、搀扶、消化道溃疡以及过敏体制的患者不宜食用。

苦瓜: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其性味苦、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黄瓜:含有糖类、氨基酸和B2、C、A等多种维生素。其性味甘、凉,具有清热解毒、利水等作用。

丝瓜:含有蛋白质、糖类、钙、磷、铁及维生素类。其性味甘、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

杨桃 :杨桃鲜食有清热、生津、利尿、解毒之功。银屑病患者有风热嗽、牙痛、口疮时,吃上几个杨桃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无花果:无花果除生食外还可以加工成为果干、蜜饯、罐头等。无论干鲜无花果均可入药。银屑病患者咽喉肿痛时,吃上几颗会减轻疼痛,很快恢复。在肺热、声音嘶哑时,服用冰糖水煎无花果,可起带去火消哑的作用。

罗汉果:银屑病患者可用罗汉果泡茶饮用,有清热利喉的作用,可治疗百口咳、肺热、咳嗽、咽喉炎、口干舌燥等。银屑病患者如从事教师等职业,此果理想保健食品。

枇杷:枇杷具有有润肺、止咳、下气之功效,可以治疗银屑病患者肺萎咳嗽、吐血和烦渴等。

其它:如黄豆芽、绿豆芽、豆腐、菠菜、芹菜、西红柿、豆角等,都含有蛋白质、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多种成分,均可经常食用。

应忌食烟酒、鱼虾海鲜、羊肉、辣椒等辛腥发散的温热之品,而对于鸡鸭、猪肉、鸡蛋、河鱼、牛奶、蔬菜及水果等食物,则应摄入充足以保证营养。

饮食宜忌并不能一概而论,因人而异。若摄入某种食物后皮损加重,则应加以控制,或到医院向医生咨询。

牛皮癣的食疗方(资料仅供参考,具体请询问医生)

1、凉拌苦瓜

苦瓜200g,洗净去瓤,切丝焯过,加麻油适量,味精、盐少许,拌匀即可。本菜具清热泻火之功,适于血热风燥证的牛皮癣患者。

2、凉拌肉皮冻

猪肉皮200g,洗净,刮去肥油,加水500ml,微火炖1.5小时以上,纳入胡萝卜丁、青豆丁、豆腐干丁以及适当调味品,待凉成冻,切块食用。本菜具有滋阴和阳、柔润肌肤之功效,适于血虚风燥证的牛皮癣患者。

3、红油豆腐

豆腐400g,胡萝卜50g,切方丁,开水焯过,另用麻油30ml烧开,入红花3g ,关火。待凉后捞去残渣,淋于豆腐之上,加入适当调料即可。本菜具有活血化瘀、和中健脾作用,适用于久病入络,瘀血阻滞证的牛皮癣患者。

4、梨子粥

梨子2只,洗净后连皮带核切碎,加粳米100克,和水煮粥。因梨具有良好的润燥作用,用于煮粥,可作为秋令牛皮癣患者常食的保健食。

5、栗子粥

栗子50克、粳米100克加水同煮成粥。因栗子具有良好的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老年牛皮癣患者腰腿酸痛、关节痛等。

6、芝麻粥

芝麻50克、粳米100克,先将芝麻炒熟,研成细末,待粳米煮熟后,拌入芝麻同食。适于便秘、肺燥咳嗽、头晕目眩者食用。

7、胡萝卜粥

将胡萝卜用素油煸炒,加粳米100克和水煮粥。因胡萝卜中含有胡萝卜素,牛皮癣患者人体摄入后可转化为维生素A,适于皮肤干燥、口唇干裂者食用。

8、菊花粥

菊花60克,粳米100克,先将菊花煎汤,再同煮成粥。因其具有散风热、清肝火、明目等功效,对秋季风热型感冒、心烦咽燥、目赤肿痛等有较好的治疗功效。同时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牛皮癣患者也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展开
疾病介绍

牛皮癣,是一种慢性顽固性皮肤瘙痒之疾病,相当于神经性皮炎。因其好发于颈部,状如牛领之皮,厚而且坚而得名。临床特点为皮肤苔藓化,肥厚粗糙,瘙痒剧烈,病程缓慢,反复发作,常数年不愈,愈后易复发。多发生于颈、肘、骶等部位,以皮肤瘙痒、苔藓化为特征。根据皮损范围大小,临床上可分为局限型和泛发型两种类型。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