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
概述:剥脱性角质松解症
疾病常识
1.病因

病因:

尚不能肯定,Mac Kee等认为属于一种癣菌疹,但许多患者并无真菌感染灶;Becker等认为本病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多汗症可能是一种诱因。

癣菌疹(25%):

癣菌疹是皮肤对所感染皮肤癣菌表现的一种继发性变应性炎症反应,原皮肤癣菌病活动性病灶释放真菌抗原,经血流带至周围皮肤或远离病灶部位皮肤,继而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导致发生瘙痒性红斑、丘疹或水疱性损害。

多汗症(30%):

多汗症是指局部或全身皮肤出汗量异常增多的现象。真正全身性多汗症少见,即使是全身性疾病所致的多汗症也主要发生在某些部位。全身性多汗症主要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广泛性多汗,如感染性高热等。局部性多汗症常初发于儿童或青少年,往往有家族史,有成年后自然减轻的倾向。

2.预防

多让孩子吃一些蛋黄,猪肝,胡萝卜,菠菜,橘子,西红柿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并尽量让孩子多喝水,以缓解干燥气候造成的体内水分缺乏。

诊断方法
1.症状

鳞屑,脱皮,瘙痒,出汗减少


皮损开始为针头大散在的白色点状水疱,数目多少不定,渐向周围扩大,中央破裂形成浅表性脱屑多数皮损扩展。可融合成片似薄纸样表皮剥脱。剥脱的表皮下皮肤几乎完全正常。缺乏炎症征象。常对称发生于掌跖部。病程缓慢,无自觉症状约经2~3周鳞屑自然脱落而痊愈每届春末夏初开始发病秋季气候转凉则自行缓解,成人多见。

2.检查

不需检查,根据皮损只有鳞屑而无水疱形成及炎症变化,不痒及分布部位的特点,诊断不难。春末夏初开始发病,成人多见,皮损开始为针头大散在的白色点状水疱,数目多少不定,渐向周围扩大,中央破裂形成浅表性脱屑,多数皮损扩展,可融合成片似薄纸样表皮剥脱,剥脱的表皮下皮肤几乎完全正常,缺乏炎症征象,常对称发生于掌跖部,即可诊断。

治疗方法
1.治疗

避免接触肥皂、洗手液等刺激性化学用品,2-3周后可自愈。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西医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角质松解症的治疗比较简单,可在破裂脱皮的皮肤局部涂抹尿素软膏或维生素E软膏、凡士林软膏等油脂性软膏,前者可以软化角质层,后者则可 以起到滋润和保护的作用,愈合后也要经常抹,作为手部的保养。用0.5%的醋酸铅与锌铜溶液浸泡,每天2次,每次20min,浸泡后外用10%~20%尿 素软膏、硫黄、焦油类制剂,或用3%~5%水杨酸软膏或0.05%~0.1%维A酸(维甲酸)乳膏。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黄芪30g,当归30g,川芎15g,炒白芍15g,熟地15g。另取毛蟹3只(每只约30g左右),儿童适量减少。服法:以上中药用水500ml煎至200ml,用此200ml药液文火煮3只毛蟹,水干后食下毛蟹。药渣2小时后可再煎服(不必用毛蟹),连续3天为1个疗程。

2.护理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补肾健脾的杂粮粥; 2.宜吃含有维生素丰富的蔬菜; 3.宜吃含有纤维素方法粗粮。

忌吃食物

1.忌吃辛辣刺激性的蔬菜;2.忌吃苦寒,生冷的水果; 3.忌吃发性的肉食。


皮肤角质异常与锌和维生素A的缺乏有一定关系,一旦孩子出现手足脱皮现象,应做微量元素检查,如果缺锌及时补充。

展开
疾病介绍

本病是一种掌跖部角质层浅表性剥脱性皮肤病,病因不明,皮损初期为小米大小的白点,逐渐向四周扩大,类似疱液干涸的疱膜,容易自然破裂或经撕剥成薄纸样鳞屑,无明显炎症变化,无瘙痒感,呈对称性的发于手掌,少数累及足底。本病好发于春夏或秋冬之交。治疗上可选用低浓度角质剥脱剂或温和的润滑剂。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