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急诊科 > 苯丙胺中毒
概述:苯丙胺中毒
疾病常识
1.病因

滥用药物(80%):

本病病因是滥用苯丙胺类药物、摇头丸,常见的滥用方式为口服,其它方式还有:鼻吸、注射或搀入饮料一起饮用。苯丙胺系非儿茶酚胺拟交感神经药物,兴奋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和中枢神经系统,升高血压,收缩周围血管,兴奋心脏,松弛支气管和肠道平滑肌,散大瞳孔,收缩膀胱括约肌等作用。本品从肠道吸收迅速,1-2小时后可完全吸收,约30-40%在肝内经去氨基作用而破坏,其余以原形从肾排出。本品中毒剂量为1次15-20mg。对本品敏感者仅用2mg即发生中毒症状。

2.预防

预防本病要教育及宣传群众学会掌握本品的治疗剂量,作用和副作用,遇到有精神表现者,要详细询问病史,诊断有困难的,要停用本品观察,是本品所致的精神病表现,停药后可恢复。

诊断方法
1.症状

心律失常,腹泻,高血压,消瘦,昏迷,幻听,腹胀,恶心,焦虑


急性中毒时以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主,轻者有情绪紧张,激动不安,幻想,焦虑及谵妄,经过一阶段兴奋后,患者发生神志朦胧和昏迷,呼吸浅表以至衰竭,心血管方面,有显著高血压或血压偏低,心动过速,早搏或其他心律失常,甚至晕厥和循环衰竭,有些中毒患者出现脑出血及其他部位出血症状,此外尚有腹胀,腹泻及呕吐等胃肠反应。

长期滥用本药,可导致苯丙胺性精神病,表现为精神激动,幻听,幻视及类偏狂妄想等,停药后即可恢复,但也有转为慢性者,长期滥用也有恶心,呕吐和腹泻等反应,消瘦明显,反复静脉给药,有报道致坏死性血管炎和颅内出血。

2.检查

1、对急性中毒患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长期应用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或“C”。

3、尿常规。

4、胃内容物检测。尿和胃内容物检测有阿片类药物存在。

检查电解质,渗透压血气分析帮助诊断。物理检查X-ray,另外苯丙胺中毒的人应该检查HIV筛查,梅毒筛查等传染性疾病。

治疗方法
1.治疗

急救:用手指、匙柄、压舌板、筷子、羽毛等钝物刺激咽后壁,引起反射性呕吐。也可用2~4%盐水或淡肥皂水催吐。必要时可用0,5~1%硫酸铜25~50ml灌服。中枢反射性催吐剂只在特殊情况下使用,如不能灌服催吐液者可用阿朴吗啡,成人5mg,5岁以上儿童1mg,皮下注射,5~10分钟可出现呕吐,但有休克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及吗啡中毒者禁用,已发生呕吐的病人应多次饮清水或盐水使其反复呕吐,达到洗胃的目的。     

药物治疗:急性中毒时可以口服或鼻饲氯化铵,每次1~2g,每日3次;或维生素C每天8g静滴,以促进毒物排泄。对极度兴奋或烦躁的病人,可用氟哌啶醇(氟哌丁苯,haloperidol)2~5mg,每4~6小时肌注或以50%葡萄糖稀释后,在1~2分钟内缓慢注射。如效果不显可加量应用,好转后改口服每次1~2mg,每日3次。

氟丙嗪可用以控制高血压及中枢神经兴奋症状,每次1mgg/kg,4~6小时肌注。惊厥时可给短效巴比妥类药物。显著高血压时用酚妥拉明(phentolamine)、酚苄明(氧苯苄胺,phenoxybenzamine)或硝普钠(natriinitroprusside)等。中毒高温处理同中暑高热。严重中毒患者如其他方法无效,可考虑腹膜或血液透析。

2.护理

应用过量或长期滥用中毒时尽快给予鼻饲氯化铵,大量静滴维生素C,应用氟哌啶醇对抗本品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作用,防治呼吸心跳停止,加强对症支持治疗。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低盐清淡的食物; 2、宜吃解毒的食物; 3、宜吃具有利尿作用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过咸的食物; 2、忌吃油腻的食物; 3、忌吃脂肪含量高、不宜消化的食物。


可配合药物治疗,多吃富含维c的食物。   

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有:红辣椒、青辣椒、菜花、芥蓝、白萝卜、荠菜、豌豆苗、苦瓜、藕、菠菜、绿苋菜、红苋菜。   

富含维C的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很多,如:大蒜、龙须菜、甜辣椒、菠菜、萝卜叶、番茄、卷心菜、马铃薯、荷兰豆甘薯、绿茶、猕猴桃、哈密瓜、青椒、黄瓜、西红柿、小白菜、鲜枣、生梨、酸枣、橘子、葡萄汁、橙汁、草莓、红枣等。其中弥猴桃,号称维C之王;其次是大枣、木瓜。   

含维生素C最多的食物,排名第一的是猕猴桃,排名第二的是红枣,底下依次是青椒、草莓、柚子、柑橘、西瓜、绿叶蔬菜。

展开
疾病介绍

苯丙胺(amphetamine,benzedrine)系非儿茶酚胺拟交感神经药物,兴奋α及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脏,呼吸器官,有升高血压、收缩周围血管,兴奋心脏、松弛支气管和肠肌、散大瞳孔,收缩膀胱括约肌等作用。治疗剂量可减少疲乏和产生自我欣快的感觉。临床用于发作性睡病,麻醉药及其他中枢抑制药中毒,精神抑郁症等。本药从肠道或胃肠外给药,1~2小时后迅速吸收,约30%~40%系在肝内经去氨基作用而破坏,其余未变药物主要随尿液排出,酸性尿可促进其排泄。对本药敏感者,仅用2mg即可发生中毒症状,一般中毒剂量为一次15~20mg,应用30mg即有严重反应。成人最小致死量约为250mg,静脉快速注射120mg即可致死。长期应用可以耐受较大剂量,曾有用400~500mg而仍生存者。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