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传染科 > 慢性阿米巴性痢疾
概述:慢性阿米巴性痢疾
疾病常识
1.病因

传染源主要为慢性和恢复期病人粪便排包囊者和带虫者。由于滋养体抵抗力弱, 急性病人不起传染源作用。在国内猪也可作为传染源值得重视。阿米巴包囊经口传染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包囊污染水源是酿成地区性暴发流行和高感染率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污染的手、食物或用具; 苍蝇、蟑螂等可携带包囊传播疾病; 男性同性恋者肛-口接触或性行为的传播方式在欧美国家很重要。

2.预防

1、健康教育 通过有广泛影响的宣传工具教育群众, 讲究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及文明的生活方式, 不喝生水, 不吃不洁瓜果生蔬菜, 养成餐前便后或制作食品前洗手等卫生习惯。

2、加强粪便管理, 畜圈的卫生管理, 因地制宜做好粪便无害化处理, 改善环境卫生。

3、保护公共水源, 严防粪便污染。饮用水应煮沸。

4、加强饮食业与公共食堂的卫生管理。食品制作及工作人员操作过程均应有卫生监督措施。

5、大力扑灭苍蝇、蟑螂, 采用防蝇罩或其它措施, 避免食物被污染。

诊断方法
1.症状

里急后重,腹泻与便秘交替,粘液便,粪便脓血,腹胀,腹痛,腹部不适,低热


1、普通型:起病多缓慢。常以腹痛、腹泻开始。腹泻日数次至十余次。里急后重程度不一。大便量中等, 常有脓血或粘液, 典型粪便呈果酱样, 有腐败腥臭。也可表现为单纯性腹泻。右下腹压痛明显。病程数日或数周可自行缓解, 若不治疗, 易复发。

2、暴发型 : 少见。起病急, 高热, 恶寒, 腹泻日十余次, 便前剧烈腹绞痛, 里急后重明显。大便呈粘液血性或血水样, 奇臭。并有呕吐、失水、迅速虚脱。体检见腹胀明显, 腹部弥漫性压痛, 肝肿大。不及时抢救, 并发肠出血、肠穿孔, 可致死亡。

3、慢性型: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常为腹痛、腹胀, 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因长期肠功能紊乱, 患者可有消瘦、贫血、营养不良或神经衰弱症状。因结肠肠壁增厚偶可触及块物, 有压痛。

2.检查

1、粪便检查:为确诊的重要依据。典型阿米巴痢疾的粪便呈暗红色果酱样,有特殊的腥臭,粪质较多,含血及黏液。镜检可见大量黏液成团的红细胞和少量白细胞,有时可见活动的、吞噬红细胞的滋养体和夏-雷(Charcot-Leyden)晶体。慢性患者的成形粪便中一般只能检得包囊,可采用硫酸锌离心浮聚法或汞碘醛离心沉淀法或硅石胶态悬浮液(商品名percoll)梯度分离法浓集后,再作碘染色检查包囊,可提高其阳性检出率。粪便标本分离培养原虫,常用Robinson培养基,对亚急性或慢性病例检出率比较高,因其要求条件较高,目前尚不能作为医院诊断的常规检查。检查阿米巴原虫时,应从虫体大小、核的数量、伪足形状及运动方式等方面和其他肠道非致病性原虫,如结肠内阿米巴、哈氏内阿米巴相鉴别。必要时可将包囊或滋养体染色,根据核的结构及拟染色体、糖原泡等加以鉴别。目前已有多种方法可将溶组织内阿米巴与迪斯帕内阿米巴相鉴别,主要包括同工酶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PCR法分析。以溶组织内阿米巴表面分子量为 260×103Gal/GalNAC凝集素作为靶抗原,以单克隆抗体检测,其在血和粪便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达88%和99%,这种方法目前欧美已有试剂盒出售。PCR法可直接从DNA水平鉴别出两种内阿米巴,其中以检测编码分子量为29×103/30×103多胱氨酸抗原的基因最为特异和可行。据称可直接从粪便PCR法鉴别出两种内阿米巴。

2、血清学检查:应用阿米巴纯抗原可以作多种免疫血清学诊断试验。无症状排包囊者抗体检测为阴性,体内有侵袭性病变时才有抗体形成。检测方法有间接血凝(IHA)、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FA)、琼脂扩散法(AGD)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阿米巴痢疾阳性率可达60%~80%,这种抗体在治疗后可持续存在2~10年,而ELISA抗体滴度在患病后几个月内即可转阴,表明一旦抗体阳性提示急性感染。另外 IFA法检测一般在痊愈后半年至1年,其抗体滴度可明显下降或转阴,也可作为诊断手段。目前已应用重组抗原检测抗体,据报道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90%以上。

3、核酸检测:主要提取脓液或粪便培养物、活检的肠组织及脓血便的DNA,以适当的引物进行扩增反应,目前认为按溶组织内阿米巴编码分子量为29×103/30×103多胱氨酸抗原(又称peroxiredoxin)基因设计的引物最为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X线钡剂灌肠检查:病变部有充盈缺损、痉挛及壅塞现象。

治疗方法
1.治疗

治疗原则:

1、支持治疗: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 进流质或少渣饮食。严重腹泻者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必要时静脉补液。慢性患者应注意维持营养。

2、病原治疗

(1)甲硝唑(灭滴灵)为首选药物。口服吸收良好,半衰期8h。成人剂量800mg, 日3次, 疗程5-8日, 小儿35-50mg/kg/d。 危重病例可按此剂量用0.5%水溶液静脉滴注。副作用: 恶心、口中金属味和轻度神经系统反应。孕妇慎用。

甲硝磺酰咪唑(替硝唑)为第二代硝基咪唑类化合物, 半衰期12h。剂量50-60mg/kg/d, 疗程 3-5日, 效果良好。副作用小。但包囊排出 率较高。

(2)双碘喹啉 慢性患者宜加用。成人剂量600mg。日3次, 疗程20日。儿童30-40mg/kg/d(每日不超过2g)。副作用: 头痛、恶心、皮疹、肛门瘙痒。个别可引起视神经炎。不宜用于甲状腺疾病患者。

(3)二氯尼特(安特酰胺)为目前最有效的杀包囊药。成人剂量500mg,日3次, 疗程10日。儿童20mg/kg/d, 3次分服。副作用: 腹胀为主。

此外, 四环素、巴龙霉素可用作辅助治疗。为达到根治, 应加用腔内杀虫剂如二氯尼特、双碘喹啉等。

2.护理

1、对患者应迅速治疗, 按传染病管理办法实行疫情报告、消毒、隔离等处理。对家庭成员或接触者应作检查。

2、在一个地区出现一批病例时, 要迅速作实验室检查以确诊, 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采取相应措施。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利湿性的食物;2.宜吃水溶性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3.宜吃含有乳酸杆菌的食物。

忌吃食物

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油炸熏烤、高脂肪、烟酒等刺激性食物。


1、彻底治疗病人和带虫者, 大力消灭苍蝇和蟑螂。

2、讲究饮水和饮食卫生,加强粪便管理,防止粪便污染食物和水。

展开
疾病介绍

阿米巴性痢疾是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侵入结肠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易复发成为慢性, 称为慢性阿米巴性痢疾,也可发生肠内外并发症, 尤其可引起肝、肺等脏器脓肿。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