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 毛囊瘤
概述:毛囊瘤
疾病常识
1.病因

遗传因素(75%):

本病有向毛发分化的趋势,多发性毛囊瘤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家族史,而单发性毛囊瘤则无家族史。肿瘤位于真皮内,由边界清楚的结缔组织包囊,可见单个囊状结构,其中充满角质,有时可见毛干,偶尔可见2~3个囊状结构聚集在一起,囊壁为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与表皮相连,可见许多束条状增生的上皮组织自囊肿中央向外呈放射状排列,有的形成不成熟的毛囊,增生的上皮组织内尚可见到皮脂及小角质囊肿。

2.预防

应首先关注和改善那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因素,例如戒烟、合理饮食、有规律锻炼和减少体重。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任何人只要遵守这些简单、合理的生活方式常识就能减少患癌的机会。故本病无法直接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防本病具有重要意义。

诊断方法
1.症状

眉毛外侧脱落稀疏而细,眉毛变白,结节,瘤细胞浸润,瘤体坚硬,毛囊角栓,丘疹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主要发生于成人,通常无自觉症状。

1.好发部位:本病好发于面部,头皮及颈部。

2.临床症状:表现为颜面或头部发生略高出皮面的丘疹,顶圆结节,中央凹陷,结节表现为正常肤色或淡红色,直径一般在4mm左右,有小束纤细未成熟的毛发从结节中央小孔穿出, 其中含有黑色或白色毛发,可排出皮脂样物,具有高度诊断价值,通常为单发。

2.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可见囊状结构,充满角质,囊壁由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构成,腔内束条状增生的上皮组织,自中央向外呈放射状排列,可见上皮组织有皮脂及小角质囊肿,真皮内有衬以鳞状上皮的大囊腔,囊腔内可见角质,也常见双折光的毛干碎片,在有中央孔的病例中,大囊腔与表面表皮连续,说明该囊腔为扩大,扭曲的毛囊,有些病例的真皮内尚见1或2个附加的囊腔,从这些“原发”毛囊壁放射出很多分化良好的“继发”毛囊,分化良好的继发毛囊常见有毛乳头,且常有外和内毛根鞘,内毛根鞘含嗜酸性毛透明颗粒,中央有纤细毛发,继发毛囊壁内嵌有小簇皮脂腺细胞,所有毛囊瘤的上皮索与继发毛囊相互连接,这些上皮索因向外毛根鞘方向分化,故周围一排细胞呈栅状,其中细胞因含糖原,所以大而呈空泡状。

治疗方法
1.治疗

1.手术切除:对多发性毛囊瘤中单个较大损害或单发性毛囊瘤可行手术切除。对较大皮损可应用磨削术,但易复发,如治疗过深易形成瘢痕。

2.电凝或激光疗法:多发性毛囊瘤中较小皮损者可行电凝或激光疗法。  

3.中医治疗:多发型损害可试用五妙水仙膏或水晶膏点敷。

2.护理

饮食上要注意少吃酒类及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反复发作者平时应少吃油腻之物,多食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保持大便畅通。鲜白薇、白糖适量,共捣烂,敷患处,至愈为止。用大青叶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用药渣敷患处。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高蛋白食物; 2.宜吃高维生素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忌吃食物

1.避免油腻难消化食物; 2.避免油炸、熏制、烧烤食物; 3.避免高盐高脂肪食物。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展开
疾病介绍

毛囊瘤(trichofolliculoma)又称毛囊上皮瘤或毛囊痣,是一种源于毛囊组织的良性肿瘤,好发于头面部,皮损部丘疹长有毛发和排出皮脂样物是毛囊瘤特征。皮损部丘疹长有毛发和排出皮脂样物是本病特征,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多发性毛囊瘤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家族史,而单发性毛囊瘤则无。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