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外科 > 泌尿外科 > 泌尿生殖系滴虫病
概述:泌尿生殖系滴虫病
疾病常识
1.病因

(一)发病原因

滴虫多寄生于妇女阴道后穹隆部或尿道旁腺内,在男性则多寄生于膀胱,尿道和前列腺内,本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是一种性传播疾病,患有阴道滴虫病的妇女,配偶中有3%以上亦同时患滴虫病,但多数无明显症状,因此有学者认为滴虫本身并不致病,而与继发细菌感染有关。

(二)发病机制

毛滴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在35~37℃,pH 5~6时繁殖率最快,正常女性阴道内pH维持在3.8~4.0,故可抑制毛滴虫的繁殖,而在妊娠期及月经前后,阴道内pH增高,同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滴虫携带者是本症惟一的传染源。

1.直接传染

通过性生活男女相互传染,在性关系混乱者及妓女中发病率高,且常与其他性传播疾病如淋病,非淋菌性宫颈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细菌性阴道病等同时存在。

2.间接传染

可通过带滴虫者传染了的内裤,游泳衣,浴巾,卫生巾,厕所,马桶圈,浴盆以及诊查床或未消毒彻底的诊疗器械等传播。

2.预防

积极治疗患者及带虫者,对女工和集体生活的女学生定期普查,改善工厂、学校公共卫生设施,加强卫生宣教,注意个人卫生和经期卫生。女用避孕套亦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如果夫妻双方有一方感染者(特别是男方感染后无任何症状),两方均需要进行抗滴虫治疗,避免治愈以后被交叉感染。

诊断方法
1.症状

尿痛,尿急,胀痛,尿频,畏寒,周身不适,水肿,排尿不畅,尿道刺痒,血尿


病人多为已婚中年人,常见于女性,有不洁性交史,或配偶有滴虫感染史。

1.尿道炎

 男性病人可出现尿道灼痒,尿频,白色分泌和血尿等,女性病人则出现尿频,尿痛,排尿不畅,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浆液性或脓性,可伴异味,耻骨上区疼痛和尿道口水肿等。

2.前列腺精囊炎

主要表现为前列腺分泌增多,尿终末疼痛,直肠下坠感,会阴部胀痛,直肠指检示前列腺软而大,精囊压痛明显。

3.膀胱炎

由上行感染引起,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及脓血尿。

4.外生殖器炎

可出现包皮,龟头溃疡,有灼痛感,活组织涂片可找到滴虫。

5.畏寒,发热,

肾区持续性胀痛,周身不适和胃肠道反应。

2.检查

将尿道分泌物或前列腺液与1ml温盐水相混,置于显微镜下,如能见到活动的滴虫,即能确诊,也可涂片后自然干燥,作亚甲蓝染色,革兰染色,吖啶橙染色等检查,对部分诊断有困难的患者,可将分泌物或前列腺按摩后的尿沉渣作培养,以提高检出率,阳性率可达90%。

膀胱镜检查:可观察到后尿道,膀胱颈部,三角区有充血,红色小乳头状息肉样隆起,并黏附有一层菲薄的絮状物。

治疗方法
1.治疗

1.药物治疗 

(1)甲硝唑(灭滴灵)200mg,3次/d,共10天;或400 mg,2次/d,7~10天为1个疗程。治愈率可达95%~97%。同时应用甲硝唑栓,阴道内置入,1次/d,共10天。  

(2)硝马唑250 mg,2次/d,连服6天。  

(3)用1∶3000苯扎氯铵或1∶5000硝酸银溶液冲洗尿道或膀胱。  

2.中医中药

采用中药白头翁汤及黄连解毒汤加蛇床子治疗,水煎服,剩药渣再煎后外洗,效果可靠。  

治疗结束后3天,应复查有无毛滴虫,隔天1次,连续3次阴性时,方可认为治愈。为了确保完全治愈,此后连续3个月经周期,当月经净后再检查有无毛滴虫,均为阴性方可认为治愈。  

3.其他治疗  

(1)对滴虫性前列腺精囊炎病人,除用上述药物治疗外,还可辅以前列腺按摩,每周1次。  

(2)尿道膀胱镜检查发现肉芽肿或颈口息肉者可用电灼或1%硝酸银烧灼。  

(3)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或使用避孕套。  

2.护理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多吃含维生素A、C的食物; 2、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忌吃食物

1、禁食“厚味”的食物; 2、禁食所有奶制品; 3、禁食含草酸钙的食物。


1、在饮食上要注意加强营养,多食蔬菜、水果等清淡饮食,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如多吃黄瓜、苦瓜、马齿苋等。

2、尽量不要饮用烈性酒,吃刺激性的食物,忌肥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

展开
疾病介绍

泌尿生殖系滴虫病是由阴道鞭毛滴虫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原虫感染,也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器疾病。男性常因性交或使用污染的内裤、物品和用具等而受到感染,主要感染部位为尿道和前列腺。肾滴虫病是由人阴道毛滴虫所引起的肾盂肾炎,可通过性交传染,也可由尿道上行或经血行感染引起肾脏感染,或通过内裤,游泳、洗浴、便具等途径间接传染,滴虫性膀胱炎是由人阴道毛滴虫所引起的膀胱感染性疾病。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