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滴虫多寄生于妇女阴道后穹隆部或尿道旁腺内,在男性则多寄生于膀胱,尿道和前列腺内,本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是一种性传播疾病,患有阴道滴虫病的妇女,配偶中有3%以上亦同时患滴虫病,但多数无明显症状,因此有学者认为滴虫本身并不致病,而与继发细菌感染有关。
(二)发病机制
毛滴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在35~37℃,pH 5~6时繁殖率最快,正常女性阴道内pH维持在3.8~4.0,故可抑制毛滴虫的繁殖,而在妊娠期及月经前后,阴道内pH增高,同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滴虫携带者是本症惟一的传染源。
1.直接传染
通过性生活男女相互传染,在性关系混乱者及妓女中发病率高,且常与其他性传播疾病如淋病,非淋菌性宫颈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细菌性阴道病等同时存在。
2.间接传染
可通过带滴虫者传染了的内裤,游泳衣,浴巾,卫生巾,厕所,马桶圈,浴盆以及诊查床或未消毒彻底的诊疗器械等传播。
积极治疗患者及带虫者,对女工和集体生活的女学生定期普查,改善工厂、学校公共卫生设施,加强卫生宣教,注意个人卫生和经期卫生。女用避孕套亦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如果夫妻双方有一方感染者(特别是男方感染后无任何症状),两方均需要进行抗滴虫治疗,避免治愈以后被交叉感染。
尿痛,尿急,胀痛,尿频,畏寒,周身不适,水肿,排尿不畅,尿道刺痒,血尿
病人多为已婚中年人,常见于女性,有不洁性交史,或配偶有滴虫感染史。
1.尿道炎
男性病人可出现尿道灼痒,尿频,白色分泌和血尿等,女性病人则出现尿频,尿痛,排尿不畅,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浆液性或脓性,可伴异味,耻骨上区疼痛和尿道口水肿等。
2.前列腺精囊炎
主要表现为前列腺分泌增多,尿终末疼痛,直肠下坠感,会阴部胀痛,直肠指检示前列腺软而大,精囊压痛明显。
3.膀胱炎
由上行感染引起,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及脓血尿。
4.外生殖器炎
可出现包皮,龟头溃疡,有灼痛感,活组织涂片可找到滴虫。
5.畏寒,发热,
肾区持续性胀痛,周身不适和胃肠道反应。
将尿道分泌物或前列腺液与1ml温盐水相混,置于显微镜下,如能见到活动的滴虫,即能确诊,也可涂片后自然干燥,作亚甲蓝染色,革兰染色,吖啶橙染色等检查,对部分诊断有困难的患者,可将分泌物或前列腺按摩后的尿沉渣作培养,以提高检出率,阳性率可达90%。
膀胱镜检查:可观察到后尿道,膀胱颈部,三角区有充血,红色小乳头状息肉样隆起,并黏附有一层菲薄的絮状物。
1.药物治疗
(1)甲硝唑(灭滴灵)200mg,3次/d,共10天;或400 mg,2次/d,7~10天为1个疗程。治愈率可达95%~97%。同时应用甲硝唑栓,阴道内置入,1次/d,共10天。
(2)硝马唑250 mg,2次/d,连服6天。
(3)用1∶3000苯扎氯铵或1∶5000硝酸银溶液冲洗尿道或膀胱。
2.中医中药
采用中药白头翁汤及黄连解毒汤加蛇床子治疗,水煎服,剩药渣再煎后外洗,效果可靠。
治疗结束后3天,应复查有无毛滴虫,隔天1次,连续3次阴性时,方可认为治愈。为了确保完全治愈,此后连续3个月经周期,当月经净后再检查有无毛滴虫,均为阴性方可认为治愈。
3.其他治疗
(1)对滴虫性前列腺精囊炎病人,除用上述药物治疗外,还可辅以前列腺按摩,每周1次。
(2)尿道膀胱镜检查发现肉芽肿或颈口息肉者可用电灼或1%硝酸银烧灼。
(3)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或使用避孕套。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宜吃食物
1、多吃含维生素A、C的食物; 2、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忌吃食物
1、禁食“厚味”的食物; 2、禁食所有奶制品; 3、禁食含草酸钙的食物。
1、在饮食上要注意加强营养,多食蔬菜、水果等清淡饮食,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如多吃黄瓜、苦瓜、马齿苋等。
2、尽量不要饮用烈性酒,吃刺激性的食物,忌肥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