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磷毒性甚剧,对成人的最小致死量约为60~100mg,磷化锌的致死量约为40mg/kg。黄磷进入人体后,其毒理作用为破坏细胞内酶的功能,主要造成肝,心,肾等实质脏器的损害,引起上述脏器及横纹肌等脂肪变性,周围循环衰竭,骨骼脱钙及出血等,此外,黄磷对皮肤及粘膜均可引起强烈的灼伤和腐蚀,并可通过创面吸收中毒。磷化锌进入体内与胃酸作用后产生磷化氢和氯化锌,二者对胃肠道粘膜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炎症,充血,溃疡和出血等,其所产生的磷化氢并作用于细胞酶,影响细胞代谢,使细胞发生内窒息,以致中枢神经,呼吸,心血管系统及肝,肾功能均受影响,而以中枢神经系统受害最早亦最重。
预防中毒的关键在于尽量不使用黄磷作原料,以红磷或其他化学物质来代替;注意安全生产,加强防护设备的维修和毒品保管;做好个人防护;注意个人卫生,接触磷后最好用5%碳酸氢钠溶液漱口;不用污染的手吸烟和进食;从事磷生产的人员应定期体格检查,包括肝功能和颌骨的X线摄片检查。凡患有严重的口腔疾病、肝肾疾病和血液病、内分泌疾病者不宜从事磷作业。
神志模糊,昏迷,呼吸困难,头晕,胃肠道症状,恶心,中枢神经抑制药诱发昏迷,谵妄,腹泻,血压下降
误食含黄磷的火柴头或其他含磷制剂后半小时至数小时内,患者口腔,食道和胃内有烧灼样疼痛,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吐物及粪便有大蒜臭味,在黑暗处可见荧光,轻症可于1周内逐渐恢复,重症患者的呕吐物和粪便带血,甚至大量呕血,可于1~2日内出现昏迷,休克,导致死亡,若误服量甚大时,可以迅速发生休克而无明显的呕吐,腹痛和腹泻,部分病人可在1~3日的症状好转后出现吸收中毒的症状,再度吐,泻,腹痛,吐,泻物可为血性,肝脏肿大,黄疸,鼻衄及皮下出血,严重者发生呼吸困难,痉挛,肝,肾功能衰竭,谵妄,血压下降,昏迷等,可在1~3周内死亡,少数患者的食道或胃肠因腐蚀导致穿孔。
误食磷化物(如磷化锌等)后,除出现胃肠道症状外,较快发生肺水肿,黄疸等,同时可有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全身麻木,抽搐,神志模糊,昏迷以及循环系统症状如心悸,血压降低,心律缓慢及心肌损害等。
若吸入大量黄磷烟雾或磷化氢,患者在十数分钟内即有呼吸困难,继后发生肺水肿等症状,可于短期内死亡。
呕吐物及粪便中可检出磷,在夜间或暗处可发磷光,血液检查可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血糖降低,胆固醇,胆红素,磷,钙等增加,凝血酶原降低,出,凝血时间延长,尿量少,可出现蛋白,红细胞及管型等。
口服中毒而无胃出血者在5小时内均须立即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0.1%硫酸铜溶液小心洗胃,直至洗出液澄清而无蒜臭味为止;若无法立即洗胃,则可内服0.5%硫酸铜溶液适量(成人4ml,小儿酌减),15分钟1次,共服2~3次或至发生呕吐为止(昏迷病人仍应洗胃)。必须注意所用硫酸铜溶液不可过浓、过多,洗胃液出入量应大致相等,防止发生铜中毒。
亦可先灌注适量液体石蜡于胃中,再以大量清水洗胃。洗胃后连续数日给予硫酸钠或液体石蜡等泻剂,因吞服黄磷后2~3日,粪便中仍可检出该类毒物。禁用硫酸镁,因其可与氯化锌(磷化锌在胃内遇酸后生成物之一)起作用后生成卤碱,引起中毒。液体石蜡可使磷溶解于其中而被泻出,且不为胃肠道吸收。勿用其他油类及含脂肪的物质如牛奶等,以防促进磷的吸收。静脉注射适量50%葡萄糖溶液和大量维生素C以及保肝药物。严重病人可加用换血疗法。有出血现象时,根据病情选用维生素K、对羧基节胺及其他止血药物。
余为输液、维持营养和对症处理。
若为吸入黄磷烟雾或磷化氢中毒,迅速将病儿移至新鲜空气处,更换污染衣服;皮肤若被沾染,立即选用1%硫酸铜溶液、2%碳酸氢钠溶液或2%过氧化氢溶液冲洗皮肤;其他为抢救肺水肿,并按上述有关项目处理。
1、护理的重点在于维持呼吸,循环,肾功能,并防止继发感染。昏迷病人按昏迷常规护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详细记录,发现异常表现,及时配合医生处理,如体温升高,可提示继发感染,呼吸节律、频率变化,可能提示中毒后脑水肿或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心率与血压的变化,提示有效循环容量或心功能异常等。
2、加强基础护理,对昏迷及呼吸、循环衰竭的病人尤为重要,昏迷者不能经口进食,失去口腔自洁能力,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同时也应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发生褥疮,以免给病人增痛苦。对昏迷、惊厥患者要注意保护,防止坠床。
3、对意识逐渐恢复的中毒患者,要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给予用药指导,鼓励病人激发生存的勇气和尽快康复的信心,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以便配合抢救期及恢复期的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力争获得满意的疗效。
宜吃食物
1、宜吃低盐清淡的食物; 2、宜吃柔软易消化的食物; 3、宜吃具有利尿作用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过咸的食物; 2、忌吃油炸、刺激性食物; 3、忌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清淡有营养、流质的食物,如米汤,藕粉,蛋花汤,菜汤,面片等;不吃不消化,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