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五官科 > 眼科 > 泪道阻塞
概述:泪道阻塞
疾病常识
1.病因

先天性因素(25%)

先天性Hasner瓣阻塞最常见,还有先天性泪道闭锁(包括骨畸形导致骨性鼻泪管闭锁)、先天性泪小点缺如、鼻中隔偏曲等。最近有报告,异位牙引起泪道阻塞的病例等。

损伤(30%)

手术(鼻和副鼻窦手术、口腔颌面外科手术)、过频或不当的泪道冲洗、探通。局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引起的放射性损伤。严重药物过敏反应,如疫苗接种后反应等。泪小管裂伤最常见,还有其它部位的机械性损伤、烧伤(热或酸碱)、鼻骨和上颌骨骨折累及泪道等。

炎症(20%)

眼睛局部的炎症:沙眼、急慢性结膜炎、睑缘炎、急慢性泪囊炎、麦粒肿、眼睑疱疹等。邻近组织的炎症:肥厚性鼻炎、鼻息肉等。

异物(5%)

泪道阻塞可由沙尘、脱落的睫毛等引起。

肿瘤(5%)

泪囊肿瘤、鼻和副鼻窦肿瘤等可引起泪道阻塞。

 

 

2.预防

道阻塞的主要症状是泪溢。对于泪溢病人要治疗有关眼病,以解除病因。本症一般对眼睛及视力均无影响,仅因流泪感到不适,经过适当治疗,大部分得以解除泪溢的症状。

诊断方法
1.症状

泪溢,睑外翻,湿疹


主要表现为泪溢,并给患者带来不适感、影响美容上的缺陷。长期泪液浸渍,可引起慢性刺激性结膜炎、下睑和面颊部湿疹性皮炎。病人长期揩拭眼泪,长期作用可致下睑外翻,从而加重泪溢症状。

1.泪溢;

2.泪道冲洗不通,液体从泪小点返流:

(1)泪小点闭塞:泪小点呈膜性闭锁;

(2)泪小管阻塞:从泪小点入针,液体立即从泪小点返流;

(3)鼻泪管阻塞:从下泪点进针,先略顺利,后从上泪点流出,无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返流;

(4)鼻泪管狭窄:从泪小点进针,部分液体返流,少量液体通过流入鼻咽部。

2.检查

常用检查方法

泪道冲洗试验:用盛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连接冲洗针头,自泪点进入泪小管注入生理盐水,根据液体排出情况判断泪道阻塞或狭窄部位的方法。

1. 冲洗液自下泪点注入仅有部分液体进入鼻咽部而部分液体自上泪点反流者为泪道狭窄。

2. 冲洗液全部由上泪点返流为泪总管泪囊端阻塞或鼻泪管阻塞,如有大量的粘液性分泌物冲出为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

3. 冲洗液全部由下泪点返回,冲洗时阻力大,应再从上泪小点冲洗,如泪道通畅,则为下泪小管阻塞,如上泪点冲洗也从原上泪小点返流则为泪总管阻塞。

4. 冲洗时眼睑发生肿胀,既不从泪点返流,鼻腔,口腔也无液体,说明冲洗针头进入周围皮下组织,应立即停止冲洗,并给予抗生素以防发生感染。

精确的识出阻塞部位则可采用泪道注入碘油,做X光照片。

治疗方法
1.治疗

治疗原则

1.治疗原发病。

2.泪小点闭塞者可行泪小点扩张术或泪小点切开术。

3.轻度泪道阻塞者,用探针探通扩张,重者可行泪道插管术,或其他人工泪道插管,泪小管严重阻塞行结膜泪囊吻合术。鼻泪管阻塞行泪囊鼻腔吻合术。

用药原则

泪道阻塞患者冲洗泪道后再点抗生素滴眼液,每日4次,疗程1个月。

(1) 探通置管:可采用重复探通并逐步增大探针以扩大鼻泪管的方法,对少数轻度的或纤维蛋白粘连阻塞有效,已有固定瘢痕则很难奏效。探通切忌暴力,损伤鼻泪管粘膜会造成假道,为细菌感染扩散开辟途径。探通后不要冲洗,特别不能加压冲洗,以免冲洗液外渗,引起泪道周围组织炎症。还要避免损伤泪点和泪小管。瘢痕形成会使泪小管阻塞,更增加治疗难度。因此,2-3次扩探不成功时,再多次操作则有害无益。探通后置线如丝线、肠线、聚乙烯或硅胶管等,留置3-6个月使形成通道。

(2) 阻塞切开:有多种切开的方法:特制刀切开,电凝或电解,从上路或鼻内逆行切开阻塞等,效果均不满意。

(3) 鼻泪管义管手术:探通扩大鼻泪管后置入一内径1.5-3mm义管。

(4) 泪囊鼻腔吻合术:泪囊一下阻塞的最理想方式是泪囊鼻腔吻合术。

(5) 激光泪道成形术:今年激光技术发展很快,利用Nd:YAG近红外光,由于它气化组织时对邻近组织损伤极小,术后瘢痕形成少。用激光击开泪小管、泪总管或鼻泪管的狭窄阻塞处,联合药物灌注,这种手术方法可恢复泪道的生理通道。

2.护理

术后护理:抗生素、激素眼药水点眼,每日3~4次。第1周隔日冲洗泪道1次,第2~4周每周冲洗2~3次。以后每月冲洗1~2次,3~6个月以后冲洗仍通畅可停止冲洗。冲洗时常规用庆大霉素或林可霉素加地塞米松。不是骨性阻塞时加用素高捷疗眼膏冲洗效果更好。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清热解毒的食物; 2.宜吃抗菌消炎的食物; 3.宜吃增强免疫力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油炸的食物:如薯条、煎包、油条; 2.忌吃腥发的食物:如羊肉、鲢鱼; 3.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生蒜、胡椒。


1.吃一些清淡饮食。

2.多进行眼部的锻炼。

展开
疾病介绍

泪道阻塞是一种常发生在泪点,泪小管,泪囊与鼻泪管交界处以及鼻泪管下口,以溢泪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成人每16小时分泌0.5~1.0毫升泪液,这些泪液除湿润眼球及部分蒸发外,剩余的泪液都由泪道引流入鼻腔。其治疗原则是控制泪囊炎症,恢复或建立泪道泪囊至鼻腔引流通道。主要表现为泪溢,并给患者带来不适感、影响美容上的缺陷。长期泪液浸渍,可引起慢性刺激性结膜炎、下睑和面颊部湿疹性皮炎。病人长期揩拭眼泪,长期作用可致下睑外翻,从而加重泪溢症状。轻度泪道阻塞者,用探针探通扩张,重者可行泪道插管术,或其他人工泪道插管,泪小管严重阻塞行结膜泪囊吻合术。鼻泪管阻塞行泪囊鼻腔吻合术。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