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中医科 > 中医综合 > 黧黑斑
概述:黧黑斑
疾病常识
1.病因

中医学亦称之为黧黑斑,又名面(黑干)(黑曾)。(黑干)首见于《太平圣惠方》,指出其病因:“由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致令气血不调。”明?陈实功最早命名为黧黑斑,“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黑斑,色泽不枯”。近年来发现,粗劣化妆品的刺激及日光照射过度,多可诱发本病。

2.预防

黧黑斑多因脾气不足,气血不能润泽肌肤所致;或因忧思抑郁,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肤失濡养而发;也可因肾阴亏损或肾阳不足,以致血虚不荣而成。本病的治疗,宜根据辨证,分别采用健脾益气、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和滋阴补肾或温补肾阳等方法,并辅以外治法。

诊断方法
1.症状

血虚,黑斑,气滞血瘀,脸上黑斑,抑郁,肝气郁结,皮肤黑变


黧黑斑多因脾气不足,气血不能润泽肌肤所致;或因忧思抑郁,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肤失濡养而发;也可因肾阴亏损或肾阳不足,以致血虚不荣而成。本病的治疗,宜根据辨证,分别采用健脾益气、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和滋阴补肾或温补肾阳等方法,并辅以外治法。

2.检查

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治疗方法
1.治疗

针灸治疗黧黑斑,亦为近十年内之事,采用体针、耳针及穴位注射之法,有较好效果。

【治疗】综合法  

(一)取穴。主穴:分3组。

1.大椎、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风岩。

2.神门、交感、肾上腺、内分泌、皮质下、肺、肝、肾(均为耳穴)。

3.肺俞、心俞、肝俞、肾俞。配穴:头痛目眩,心烦易怒加行间;形寒肢冷,腰酸耳鸣加太溪、命门、神门、内关;月经不调、性功能减退加乳根、中极;心悸气促、食少纳减加内关;皮肤瘙痒加夹脊穴上下透针。风岩穴位置:耳垂下端与后发际中央连线的中点微前五分处。  

(二)治法。本法采用体针、耳针和穴位注射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第1组穴及配穴用于体针。主穴每次必取,配穴据症酌加。直刺得气后,行提插加小捻转之法,提插幅度3~4毫米,捻转频率60次/分,平补平泻为主,配穴可按症之虚实行补或泻法。运针1~2分钟后即予取针,不留针。第2组穴用于耳针,以5分毫针刺之,每次每侧取2穴,找得敏感点后刺入直至得气,令病人带针回家,嘱其隔半小时自行按压针柄1次,以增强刺激,留针4小时后取下。第3组穴行穴位注射。药物为当归、丹参、川芎之单味针剂。据症情选用;偏血虚用当归注射液,偏血瘀用川芎注射液,偏肝郁而兼血瘀用丹参注射液,另为偏虚患者可注射胎盘注射液、维生素B12。每次选用二穴(均为双侧),每穴注入0.5~1毫升药液。注射时必须按肌肉注射常规操作,注射针头刺入穴位后要有酸、胀、重等感觉后,始可缓缓推入药液。如皮肤瘙痒明显者,可改用维丁胶性钙4毫升,分别注入于大椎、曲池、血海穴。体针、耳针及穴位注射法宜同日进行,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4天,5~6个疗程后停治半月,一般需坚持20~25个疗程。

2.护理

1、饮食护理

多食含维生素C、维生素E及蛋白质的食物,如:西红柿、柠檬、鲜枣、芝麻、核桃、薏米、花生米、瘦肉、鲁类等.维生素C可抑制代谢废物转化成有色物质,从而减少黑色素的产生;维生素E能促进血液循环,蛋白质可促进皮肤生理功能。

2、情志护理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疲劳、忧郁,减少精神压力。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维生素B含量高的食物; 2.宜吃具有消炎作用的食物; 3.宜吃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寒凉性的食物; 2.忌吃油炸性的食物; 3.忌吃燥性比较大的食物。


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展开
疾病介绍

黧黑斑是一种皮肤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以面部出现瘙痒、潮红继而发生黑色色素沉著斑为临床特征,尤以额及面颊部多见。常见于青年和中年妇女。本病虽然报道尚不多,但确是一种有损美容的疾病,现代西医学迄今无治疗良药。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