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老年胸腔积液的病因十分复杂,大致上可以分为三大类:
漏出性:
常见于心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等;肝肾疾病合并低蛋白血症时。
渗出性:
常见于感染性炎症,如结核,病毒,化脓性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恶性肿瘤,包括原发肺癌,肺转移癌,淋巴癌及胸膜间皮瘤等;变态反应性炎症,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化学性炎症,如尿毒症等。
血性:
常见于恶性肿瘤,肺梗死,外伤等。
(二)发病机制
胸腔内的液体动态平衡=滤过系数×[(平均毛细血管静水压-平均毛细血管周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毛细血管周胶体渗透压)],正常情况下胸腔内液体从胸膜(主要是壁层胸膜)毛细血管的动脉端流出,其80%~90%从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吸收,剩余部分经淋巴系统回收,当平均毛细血管静水压上升时,如心力衰竭;或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如慢性肝肾疾病;或毛细血管胶体渗透压上升时,如胸膜炎症使毛细血管透过性增加,大量蛋白质外渗,上述因素均可使胸腔内液体的流出量超过回收量而形成胸腔积液,恶性肿瘤侵蚀血管,血液有形成分及蛋白质外漏使毛细血管周胶体渗透压升高,它还可能压迫阻塞淋巴管使平均毛细血管静水压上升。
1.老年病人多种疾病并存,影响胸腔积液的吸收,故治疗合并症显得非常重要。
2.胸腔抽液量不宜过多和过快,避免发生意外。
呼吸困难,胸腔积液,呼吸浅慢,胸闷,胸水,呼气时胸口痛,心力衰竭,低蛋白血症,气管和纵隔移位,气管纵隔和心脏向健侧移位
老年胸腔积液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原发疾病征象,二是积液压迫征象。
症状与体征:压迫症状的轻重取决于胸水生成的速度,积液量的多少及基础肺功能状态,积液量<250ml时可以没有症状;中等或大量积液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气憋,胸闷和呼吸困难;迅速增长的胸水或基础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即使胸水量不多也将出现明显的症状,怀疑胸腔积液者体格检查多取坐位,少量积液,尤其是包裹性积液,叶间积液,肺底积液,常无明显体征,中大量积液者表现有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积液区触诊语颤减弱或消失,叩诊为实音,呼吸音和语音传导减弱或消失,积液区上方仔细检查常可发现有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和闻及管状呼吸音,气管和纵隔向健侧移位等。
老年胸腔积液的诊断可以分为四步。
1.常规检查 包括外观,比重,凝固性,细胞数及分类,蛋白质检测等,漏出液多是无色或淡黄色透明的液体,放置不凝固,比重<1.018,细胞数<0.3×109/L,Rivanta试验阴性,蛋白定量≤30g/L,胸水蛋白/血清蛋白<0.5,葡萄糖定量>3.3mmol/L;渗出液则呈清亮或浑浊,颜色深浅不一,可以是草黄,棕黄,红,暗红,乳白,绿色等,易凝固,比重>1.018,细胞数>0.3×109/L,Rivanta试验阳性,蛋白定量>30g/L,胸水蛋白/血清蛋白>0.5,葡萄糖定量>3.3mmol/L。
2.细胞学检查 胸水中发现恶性细胞有助于肿瘤诊断,癌性和结核性胸水的白细胞计数多在(0.5~2.5)×109/L,化脓性胸水则>1×1010/L,白细胞分类以单核细胞为主者多见于结核或病毒性,以多核细胞为主则见于化脓性的和结核早期。
3.细菌学检查 怀疑化脓性感染胸水涂片染色或离心沉淀细菌培养有助于病原学诊断。
4.胸水的其他实验室检查
(1)pH值:正常胸内液的pH值为7.32~7.52,漏出液和癌性胸水的pH值一般在正常范围,炎性胸水则常<7.2。
(2)酶学检查:
①胸液溶菌酶(LZM)>20mg/L,溶菌酶的胸液/血清>1.2多提示为炎症性,溶菌酶的胸液/血清<1.0则多提示癌症。
②胸液腺苷脱氨酶(ADA)>50U/L时高度提示结核,<45U/L则可排除结核;③胸液乳酸脱氢酶(IDH)<200U提示漏出液,>200U则多提示渗出液。
(3)细胞因子检测:
①干扰素-γ(IFN-γ)在结核性胸水中明显升高,癌性者明显下降,类风湿则近于消失,该项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90%。
②肿瘤坏死因子(TNF)结核者升高,癌性者下降。
(4)免疫学检测:
①胸液癌胚抗原(CEA)>20μg/L,并且胸液/血清CEA>1.0时有助于恶性胸水判断。
②胸液糖链抗原50(CA50)>20kU/L高度提示恶性可能。
③抗结核抗体(抗PPD-IgG)结核性胸水的抗PPD-IgG显著高于恶性胸水。
④T淋巴细胞亚群 结核性胸水中CD3,CD4细胞的比例及绝对数都高于外周血,而恶性胸水中的CD3,CD4,CD8的绝对数及CD8的比例都明显低于外周血。
⑤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核酸探针技术对结核性胸水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比较高。
(5)生物技术检查:胸液中出现超二倍体及多倍体的染色体细胞多提示恶性胸水;胸水细胞噬银蛋白染色也有助于区分良,恶性细胞。
5.X线胸片
少量积液可仅表现为患侧肋膈角模糊,变钝或消失;中等量积液可见患侧下胸部大片均匀的致密阴影,上缘呈外高内低的弧形;大量积液时患侧胸部呈大片均匀的致密阴影,气管和纵隔对侧移位,患侧膈肌下移;包裹性积液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半圆形均匀的致密阴影,边缘光滑清晰;叶间积液在侧位片上呈长轴与叶间裂一致的边缘锐利的梭状均匀的致密阴影;肺底积液在正位片上易与膈肌升高混淆,患侧卧位透视或拍片则可见膈肌水平正常,胸水沿下侧胸壁分布,X线检查不仅可以诊断积液,而且有助于原发病的诊断。
6.CT和MRI检查
CT和MRI具有对密度分辨力高和二维图像的特点,可以很好地区分液体与实体影,能很好地显示X线平片盲区的小病灶或少量积液,能突现出被胸水掩盖的肺内块影,还有助于区分积液的性质。
7.超声检查
它对少量胸水的检测比X线更敏感,并有助于穿刺定位。
(一)治疗
由于引起老年胸腔积液的病因很多,故应按病因采取不同治疗方法。
1.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 恶性胸腔积液增长迅速,常引起压迫性肺不张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纵隔移位及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影响呼吸循环功能,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所以,在全身治疗的同时应给予积极的胸腔局部治疗。局部治疗主要包括3个方面:
(1)胸腔抽液与闭式引流:大多数患者单纯抽液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一次大量抽液后肺功能改善并不明显,如抽液量过大或过快,还可能引起纵隔摆动和肺复张后肺水肿而危及生命。此外,反复抽液由于蛋白的大量丢失而加重患者消耗。闭式引流(最好用套式穿刺针导入硅胶管)可以少量缓慢排液或间歇少量排液比较安全,引流排液比较彻底,可望较好地改善压迫症状,使胸腔局部化疗药物能达到有效浓度,结合负压吸引可使胸膜粘连更趋完善,其疗效优于单纯抽液。
(2)胸腔局部化疗:注药前应尽量排尽胸液或闭式引流,待胸液大部分排出后注入药物,然后夹管,24~48h后拔管。化疗药物可根据癌细胞类型选择,常用的有顺铂(DDP)50~80mg,丝裂霉素C(MMC)10~20mg,多柔比星(阿霉素)30mg,氟尿嘧啶750~1000mg。将选用的药物溶于20~40ml生理盐水中注入胸腔,继之再注入地塞米松5~10mg,注药后至少卧床2h,并每5~10分钟转动体位1次。一般每5~7天注射1次,5~7次为1个疗程。若3次仍无效应考虑换药或多种联用。
局部还可以采用免疫调节剂,常用的药物有短小棒状杆菌(CP)7mg或阿地白介素(白介素-2,IL-2)1万U+生理盐水40~60ml胸腔内注入,缓解率可达90%左右。
(3)胸膜粘连术:胸液复长迅速,或局部化疗效果欠佳,或全身化疗骨髓抑制明显而难以同时局部化疗者,可以考虑行胸膜粘连术。一般注药后24~36h引流液开始逐渐减少,于第4天左右胸液消退,粘连术的有效率为50%~70%。
2.结核性胸膜炎 治疗原则为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加上胸腔穿刺抽液。抽液宜分次进行,尽量抽尽胸液,残留积液易导致胸膜肥厚粘连或形成包裹性积液。关于皮质激素的使用问题素有争论,多数学者主张治疗1周后仍有发热者应加用泼尼松,5~10mg,3次/d,退热后即减量,总疗程为1个月。胸腔局部一般不宜注射抗结核药,它可能促使形成包裹性积液。
3.病毒性胸膜炎 它通常是少量的自限性积液,无需抽液。若系中多量积液,则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行胸腔抽液以缓解压迫症状。
4.包裹性胸腔积液 小的包裹性积液一般无需特殊处理。较大的或多发的包裹性积液,可以在CT或超声指导下采用套式穿刺针导入引流管,负压吸引有助于积液腔闭合和肺复张。
5.漏出性胸腔积液 它的关键在于原发病治疗,少量积液者在原发病改善后将自行消失;中多量积液影响呼吸.循环功能时应适度抽液以缓解压迫症状。
6.脓胸和类肺炎胸腔积液 可用2%~4%苏打液冲洗胸腔后注入敏感抗生素。根据积液复长情况多次施行。
(二)预后
老年胸腔积液的预后取决于原发病和积液的性质。病毒性胸腔积液预后良好,多为自限性的,一般1个月左右可望自愈。结核胸膜炎通常预后较好,经及时规范治疗可以痊愈,若治疗不当则易形成胸膜粘连肥厚而影响肺功能。恶性胸腔积液预后恶劣,意味着肿瘤已广泛转移,难有根治希望。
预防感冒,避免受凉,避免过多的活动。
宜吃食物
1.宜吃具有消炎作用的食物; 2.宜吃具有利尿作用的食物; 3.宜吃高蛋白质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盐分比较重的食物; 2.忌吃降低机体免疫功能的食物; 3.忌吃影响睡眠的食物。
饮食上注意适当的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注意避免摄入高脂高盐饮食,避免吃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忌烟酒忌辛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