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与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相似,实际上,亦可将其视为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的原因之一,本病早期的病理改变,多系局部外伤后(以极度外展外旋的急性扭伤为多见,次为突然由蹲位站起时)的创伤性反应,轻者表现为梨状肌肌纤维的水肿,渗出和毛细血管扩张,重者梨状肌可出现痉挛,出血和肿胀,如损伤轻微,或及时予以有效的治疗,一般可恢复到正常状态,但如损伤过重,或是反复多次损伤,再加之其他致病因素,如寒冷,潮湿等,则使此病理过程持续发展,形成慢性过程,并出现一系列继发性改变。
(二)发病机制
真正因梨状肌本身肥厚或瘢痕组织压迫坐骨神经干者少见,多系因挛缩的梨状肌构成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以至坐骨神经等被嵌于此狭窄出口之中而引起症状,其发病机制实质上与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相一致,因此亦出现相似的继发性改变,包括局部静脉怒张,动脉壁增厚及其他所见。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较强烈的长期或反复精神紧张、焦虑、烦躁、悲观等情绪变化,可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
2、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饮食补充,提供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质,以增强肌力、增长肌肉,早期采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并积极配合药膳,如山药、苡米、莲子心、陈皮、太子参、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烟、酒。
3、劳逸结合忌强行性功能锻炼,因为强行性功能锻炼会因骨骼肌疲劳,而不利于骨骼肌功能的恢复、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感觉障碍,下肢感应痛或放射痛的腰背痛,小腿肌肉萎缩
1.坐骨神经受损症状: 主要表现为干性受累的特征,即沿坐骨神经的放射痛及其所支配区的运动(股后,小腿前后以及足部诸肌群),感觉(小腿外侧,足底和足前部)和反射(跟腱反射和跖反射)障碍等,病程较长者,可出现小腿肌萎缩甚至足下垂等症状。
2.压痛点: 以坐骨神经盆腔出口部体表投影位置压痛最剧(环跳处),且沿神经干走行向下放射,此外,尚可发现约半数病例于胫点或腓点处有压痛现象,梨状肌症候群时,其压痛点略高于前者1~2cm。
3.下肢旋转试验: 肢体内旋使梨状肌及上孖肌,闭孔内肌和下孖肌等处于紧张状态,以至加重出口处狭窄,可诱发坐骨神经症状,除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放射痛外,还有小腿外侧达足底部麻木感,但单纯梨状肌症候群者,则为外旋时诱发症状,此主要由于当挛缩,瘢痕化的梨状肌收缩,下肢外旋时,促使出口处狭窄之故。
4.直腿抬高试验: 一般均为阳性,其疼痛程度介于根性痛和丛性痛之间,此试验并非特异性的。
5.组织液压测定: 约超过正常值(1.33kPa,10mmHg)的1倍以上,高于正常值50%即属异常,这一测定主要用于某些诊断困难者。
1、肌电图:它作为一种测定运动系统功能的手段,现已被广泛用于区别肌肉力弱和肌萎缩,是肌病所致,或神经病所致,还是其他原因所致。通过针极肌电图,对躯体不同部位肌肉的测定,可以了解:⑴肌肉病变是属于神经源性损害,还是肌源性损害; ⑵神经源性损害的部位(前角细胞或神经根、神经丛、干、末梢); ⑶病变是活动性还是慢性; ⑷神经的再生能力; ⑸提供肌强直及其分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应用于不明原因的肌肉萎缩、麻木、无力、肢体活动障碍等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还可作为神经损伤手术后或治疗后的监测手段,以及提供康复、伤残、法医鉴定的客观指标。
2、神经传导速度:是评定周围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功能的一项诊断计术。主要用于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如多发性神经病、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腕管综合征、周围神经外伤等,结合肌电图可鉴别前角细胞、神经根、周围神经及肌原性疾病等。
(一)治疗
1.治疗原则: 应选择非手术治疗,无效者方行手术治疗。
(1)非手术疗法:
①消除致病因素:诸如长期坐位,腰骶部受寒、受潮,重手法推拿和臀部外伤等均应避免。
②防治组织粘连:用胎盘组织液2ml,1次/d,30次为一疗程,效果较好,且无副作用;α-糜蛋白酶作用较强,但有致出血倾向,使用时应注意,一般每次5mg,加等渗氯化钠注射液5ml,肌注,每隔4~5天1次。
③补充神经滋养剂:主要为维生素B1、B6、B12等。
④其他:如理疗、中草药外敷、复方丹参注射液等。对急性发作者,除绝对卧床休息外,可口服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25mg,3次/d,3~5天)等利尿药物,以消除局部水肿。约半数以上病例可奏效。
(2)手术疗法:对上述疗法无效或症状较严重需早日施术者,可行梨状肌切断(除)术。
2.梨状肌切断(除)术
(1)病例选择:
①诊断明确、经非手术疗法治疗无效者。
②不能除外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者亦可手术,并在术中加以确诊。
③与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相似,应除外椎管内、盆腔及邻近组织的病变(包括肿瘤)。
(2)麻醉与体位:以硬膜外麻醉或蛛网下腔阻滞为宜,俯卧位,患侧垫高。
(3)术式:基本操作与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类同,惟注意以下几点。
①切口:与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基本相似,一般8~10cm即可。
②显露坐骨神经:如局部无粘连现象,则勿需将其松解、游离,以防引起误伤。
③探查梨状肌:正常状态的梨状肌外观呈鲜红色,肌纤维及其筋膜清晰可见,触之感弹力样柔软,针刺之,肌纤维收缩正常。如该肌出现病变,则以肌组织纤维化为多见,部分或大部梨状肌被瘢痕组织所取代,其表面失去光泽,呈苍白色挛缩状,并对其后方的坐骨神经构成压迫。触之,为弹力样硬或呈条索状,针刺之,其收缩力较差。可同时伴有坐骨神经盆腔出口处粘连性病变。
④切断或切除病变的梨状肌:先用神经拉钩将坐骨神经牵开,将病变的梨状肌于瘢痕化处切除以消除对坐骨神经的嵌压,之后再将已纤维化的梨状肌逐段切除。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止血,切勿伤及其上、下方的臀上及臀下血管与神经,亦勿伤及坐骨神经及其滋养血管。对伴有出口狭窄及其他病变者,应按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方法处理。对梨状肌异常型者,则需视肌束与胫神经及腓总神经两者的关系不同而剪断或切除相应的肌束。
⑤闭合切口:术毕,以冰盐水反复冲洗局部,而后依序缝合诸层。为减少局部粘连,坐骨神经周围切勿放置吸收性明胶海绵,臀大肌缝合亦勿过密,一般2~3针可。
(4)术后:术后次日可开始下肢活动及抬举训练,拆线后逐渐开始正常活动。为防止再粘连形成,可辅以药物疗法,并清除诱发因素。
(二)预后
经治疗后,预后良好。
1、减轻腰部负荷,避免过度劳累,尽量不要弯腰提重物,如捡拾地上的物品宜双腿下蹲腰部挺直,动作要缓。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要注意持之以恒。
2、禁烟酒,忌食肥甘厚味,苦寒生冷食品,多食滋补肝肾的食物如动物肝、肾,羊肉、大枣等,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要有规律,多卧床休息,注意保暖,保持心情愉快。
宜吃食物
1.宜吃具有营养神经维生素B1含量高的食物; 2.宜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热燥性食物; 2.忌吃滋腻性的食物。
1、适宜食物:注意饮食清淡,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可多吃各种瘦肉、牛奶、蛋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2、饮食禁忌:肥腻食物,不宜吃高脂肪食品,诸如动物内脏、风尾鱼、鲫鱼子、蟹黄、蚬、蛋类、鱼肝油等,猪油、奶油、油条更应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