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外科 > 感染科 >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
概述:流感嗜血杆菌感染
疾病常识
1.病因

菌血症(30%):

外界的细菌经由体表的入口或是感染的入口进入血液系统后,在人体血液内繁殖并随血流在全身播散,后果是很严重的。一般来说,导尿管或者是体表的手术造口容易导致发生菌血症。出现菌血症的患者往往发生急性的多个器官的转移性感染,并出现各种急性感染症状。

败血症(25%):

具有致病性或条件致病性的各种细菌均可成为败血症的病原体。由于年代的不同,患者的基础疾病不同,传入途径以及年龄段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致败血症的细菌也不同。

内毒素(25%):

内毒素为重要致病因素,内毒素即可使实验动物死亡,有荚膜菌,特别b型可引起原发性感染,无荚膜菌多引起继发性感染,可继发于流行性感冒,麻疹,百日咳,支气管炎的患者,感染后可产生抗荚膜特异性抗体而获得保护性免疫力。

2.预防

传染源的管理方面,应彻底治愈患者,使其病原菌确切阴转,但对广大鼻咽部带菌者则难以管理。切断呼吸道传播途径亦缺少效果肯定的有效办法。故本病的预防主要措施为实施主动免疫的疫苗接种。

诊断方法
1.症状

咽痛,脓肿,皮肤软组织感染,HIV感染,会厌炎,乳突炎,菌血症,脑膜炎,创伤,脓胸


1.肺炎

成年患者多为已有慢性呼吸系统疾患者,表现为支气管肺炎,节段性肺炎,甚至大叶性肺炎,半数胸膜受累,但发生脓胸者少见,80%为有荚膜的b型菌引起,但亦有部分患者为无荚膜菌引起,预后取决于患者原来的健康状况,病死率可达30%以上。

2.脑膜炎

婴幼儿的化脓性脑膜炎60%以上由本菌引起,从50年代到80年代5岁以下小儿发病率上升了6倍,过去成年人发病率低,约为1%~3%,但近年来发病率亦在上升,有报道已达20%,成年人多有原发病灶,如鼻旁窦炎,肺炎,会厌炎等,特别易发生于头部创伤或有脑脊液漏者,致病菌多为b型菌,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均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相似,病死率成人为10%~20%。

3.会厌炎

患者多为身体健康而较年轻者,发热,咽痛,由于局部严重肿胀可导致呼吸道堵塞,为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2.检查

1.血象 :血白细胞轻症者可在正常范围,重症者则可增高达10×109/L以上,中性可占80%以上。

2.脑脊液检查: 与其他化脓菌引起者相似,蛋白增多,糖和氯化物减少,白细胞增多达1000×106/L以上,多核细胞占多数。

3.病原学检查

(1)涂片直接检查:肺炎患者的痰,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化脓性感染病灶处脓性分泌物,均可做涂片染色检查,如发现革兰阴性短杆菌有助于诊断。

(2)细菌培养:脑脊液和尿培养出细菌可为确诊依据,咽培养和痰培养则不能除外为带菌所致,须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综合考虑,既往采用的巧克力培养基尚不够敏感,可用玻片凝集试验和荚膜膨胀试验确定细菌的型别。

 

治疗方法
1.治疗

西医治疗方法   

1.一般及对症治疗: 根据患者的不同疾病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例如肺炎患者的祛痰镇咳,脑膜炎患者的脱水降颅压及防治脑水肿等。

2.病原学治疗: 既往主要应用氨苄西林和青霉素,近年来耐药菌株明显增多而改用敏感性尚高的氯霉素、氟喹诺酮类药、第三代头孢菌素、红霉素(包括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等。剂量和疗程依据病情轻重而定,轻症者可口服用药,重症者则应静脉给药。对脑膜炎患者则应选用能透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中能达到有效治疗浓度的药物,如氯霉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等。

2.护理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清热解毒的食物; 2宜吃抗菌消炎的食物; 3宜吃增强人体免疫力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腥发的食物;如羊肉、鲢鱼、鲤鱼; 2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胡椒、花椒; 3忌吃难消化的食物;如板栗、年糕。


饮食原则

饮食要清淡又营养。严重患者可进食流食半流食。

(1)忌辛辣油腻食物:在膳食中不应加入辣椒、胡椒、芥末、川椒等调味品。

(2)水果要适量:不宜吃甘温的水果,如桃、杏、李子、橘子等,以免助热生痰。即使是一些寒性水果,也非多多益善。如果过量的吃一些寒凉性质的水果,可损伤到脾胃的阳气,有碍运化功能,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展开
疾病介绍

流感杆菌(Hemophilus influenzae)是人类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以往一直被误认为是流行性感冒的病原菌,但实际致病范围极广,除引起呼吸道病变外。尚可引起脑膜炎,败血症、结膜炎、女性生殖道感染,蜂窝织炎等,不仅是婴幼儿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亦是成人感染的病原菌之一。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