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有人曾提出疫苗接种,上呼吸道感染,中毒,结节病,药物过敏等说法,目前根据尸检结果认为,本病为血管系统病变(多动脉炎,闭塞性脉管炎,心血管系病变等),且合并肾脏病,属于风湿病范畴。
(二)发病机制
本病的组织学改变与结节性多动脉炎相似,显微镜检查可见血管炎性改变,血管炎不仅累及肌层动脉,尚可波及不同大小的静脉,受累的血管壁有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同时伴有局灶性变性,坏死和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心脏受累者心内膜心肌维化,心内膜下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心肌和心瓣膜内有局灶性纤维蛋白黏液样改变。
1.防止可能的诱因,居室不宜过冷和潮湿,温度要适宜。
2.预防感染,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生活规律。
眼痛,腹部不适,腹泻,恶心,听力减退,眼内有异物感,水肿,无力,充血,心慌
起病多急骤,有些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为前驱症状,另有一些患者开始以多关节炎或多关节痛为主要症状,还有一些患者以不明原因的发热并伴有皮疹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以突发性耳聋伴眼部异常为早期表现,全身症状包括周身不适,疲倦无力,食欲不佳和失眠等。
1.眼部症状
有眼痛,羞明,视力减退,眼内有异物感等,检查可见睫状体充血,有颗粒型结膜浸润,灰黄色,呈斑点状分布,以角膜后半部为多,浸润斑之间境界清晰,病程后期,角膜可能出现新生血管,多为双侧性,眼底正常,在裂隙灯下可见角膜有如胆脂素样结晶,呈闪光状浸润。
2.第8对脑神经症状
在眼部症状出现数周到数月之后,可出现耳蜗症状,有耳鸣,听力减退,重听等,均为双侧性,前庭神经症状可见有眩晕,恶心,呕吐和不安定感,早期偶见有旋转性眩晕。
3.循环系统
约1/10的患者可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早期可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于主动脉瓣区听到有明显的舒张期杂音,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心力衰竭症状,表现为心慌,气短,下肢水肿等。
4.消化系统
部分患者可出现腹部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胃和结肠溃疡,消化道溃疡是由于黏膜血管炎所造成的,有时可引起上消化道或下消化道出血,个别患者表现为原因不明的腹泻。
1.血常规及血沉
多数患者有轻度到中度白细胞增多,约1/3的患者有嗜酸粒细胞增多,几乎所有患者血沉均增快,部分患者网织红细胞和血小板增多。
2.免疫学检查
少数患者类风湿因子,狼疮细胞阳性,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免疫试验多正常。
X线胸片可见左心扩大,全心扩大,有时可出现心力衰竭改变,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左心肥厚,心肌炎,心律失常,少数患者可有肌电图异常,胃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可发现溃疡性改变。
(一)治疗
口服或注射糖皮质激素,可控制眼部症状和全身症状,但对第8对脑神经症状很难奏效。可用泼尼松每天1~2mg/kg。最近报道,颈交感神经切除术可缓解第8对脑神经症状。当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且无明显心力衰竭时,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可获得较好疗效,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一旦出现心力衰竭或消化道出血,则应分别给予对症治疗。
(二)预后
本病病程因临床症状表现方式不同而不同。有些患者在起病后数月内即死亡。而另有一些患者则可存活10年以上,平均存活时间5~7年。
1、居室不宜过冷和潮湿,温度要适宜。
2、营养丰富:多吃营养丰富,好吸收,好消化的食物,多吃高蛋白、多维生素、低动物脂肪食物。
宜吃食物
1.宜吃富含优质蛋白、矿物质、维生素的食品; 2.宜吃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凉性、寒性或平性食品; 3.宜吃高维生素食物; 4.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忌吃食物
1.避免油腻难消化食物; 2.避免油炸、熏制、烧烤食物; 3.避免高盐高脂肪食物。
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