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内科 > 消化内科 > 急性肠炎
概述:急性肠炎
疾病常识
1.病因

饮食不当(24%):

常因暴饮暴食,进食过多的高脂高蛋白食物,饮酒、饮冰凉饮料过多,或受凉之后。或进食腐败、污染的食物,如隔夜食物未加热消毒,臭鱼烂虾,不新鲜的螃蟹、海味,久存冰箱内的肉类食品,发酵变质的牛奶及奶制品。主要由于有刺激性、生冷及腐败污染食物等因素引起。

肠道感染(32%):

如常见的嗜盐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及葡萄球菌等感染。沙门氏菌属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菌,其中以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鸡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较为常见。

全身性感染(15%):

如伤寒、副伤寒、肝炎及败血症等。


药物所致(5%):

如水杨酸制剂、砷、汞及泻药等。

食物过敏反应(10%):

急性肠炎夏季节多发,与天气炎热、食物易腐败有关。

2.预防

夏秋季是急性肠炎的高发季节,应注意饮食卫生,少食生冷,不吃不新鲜、隔夜食物,尤其对生吃的水果蔬菜应彻底清洗,洗后食用。一旦发生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及时服药尤其注意有无特殊病原体的感染,如霍乱、痢疾桿菌、阿米巴原虫等,有食物中毒的立即停止进食,有食品过敏及时就诊。

诊断方法
1.症状

四肢无力,腹胀,恶心,腹泻,腹部压痛,休克,腹痛,脱水,粘液便


1.腹痛:多位于脐部,闷痛较轻。可有不同程度压痛。

2.腹泻:主要症状轻重不一,急性起病,每日数次至10多次,呈黄色水样便,可有泡沫或少量粘液,严重者可带少量脓血。

3.有不同程度恶心、腹胀、头痛、四肢无力,严重腹泻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2.检查

肠炎早期或轻病例可无任何体征。查体时可有上腹部或脐周有轻压痛、肠鸣音常明显亢进。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轻度升高。

粪常规:为黄色水样便,可带少量粘液,偶见白细胞和脓细胞。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治疗方法
1.治疗

治疗原则

1.消除病因,重症卧床休息,暂禁食。渐给易消化、清淡食物,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

2.抗菌治疗:针对不同病原体选不同抗菌素。

3.对症治疗:止痛、止泻。

用药原则

1.轻型:早期病人以口服解痉止痛及抗生素为主。

2.中度伴全身症状者除口服药外还应静脉用药。

3.不同病源应根据临床及药敏选择相应抗菌素。

4.重型同时注意调节水、电解质酸堿平衡,支援对症。

2.护理

1、病情严重者应该去医院输液并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如要多天输液必须按照医生要求输液。

2、在经过治疗后患者应卧床休息,不要吃饭不要吃任何东西,时间在6-12小时之间,之后可以逐渐吃流质食物,例如稀饭,腹泻排泄物多为水状的话应该多喝淡盐水。

3、呕吐的东西要马上处理掉,避免交叉感染,注意观察腹泻的次数时间及并发症,如有发烧要服退烧药;待到病情稍微好转后可以吃一点固体食物,但不允许食用难消化难吸收的食物,使用量也不应过多。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宜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3宜吃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

忌吃食物

1辛辣刺激的食物; 2油腻的食物; 3刺激的饮料。


应注意饮食卫生,少食生冷,不吃不新鲜、隔夜食物,尤其对生吃的水果蔬菜应彻底清洗,洗后食用。

展开
疾病介绍

急性肠炎是消化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常与肠道感染包括肠道病毒(柯萨奇、埃可病毒)和其他病毒、细菌(如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肠念球菌)、肠阿米巴、寄生虫等;还与饮食不当、摄入过量不新鲜食物引起食物中毒;化学品和药物中毒;食物过敏有关。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腹胀伴不同程度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导致脱水,甚至休克。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夏秋季较多,公共卫生欠佳地区好发。病因明确及时诊治,一般可获痊愈。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