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内科 > 神经内科 > 进行性肥厚性间质性神经炎
概述:进行性肥厚性间质性神经炎
疾病常识
1.病因

(一)发病原因

进行性肥厚性间质性神经炎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本病多由近亲结婚所致。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病理变化为周围神经干呈肥厚性改变,其形如纺锤,可见结节状或弥散性变粗,镜检可见有髓纤维显著的节段性髓鞘脱失和再生征象,施万细胞呈洋葱皮样围绕轴索,称之为洋葱头样改变,这种洋葱头改变是由于周围神经受损后,脱髓鞘与髓鞘再生反复进行的结果。

轴索消失成空心状,脊髓后索及脊髓前角细胞亦有变性,无髓鞘纤维虽未减少,但可能亦已受累。

2.预防

遗传病治疗困难,疗效不满意,预防显得更为重要,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近亲结婚,推行遗传咨询,携带者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防止患儿出生。

诊断方法
1.症状

双手轮替动作笨拙,眼球震颤,闭目难立征,意向性震颤,弓形足,吟诗样语言,肌肉萎缩,肌张力减低,肌束震颤


1.本病多在婴儿期起病,可有家族史,亦可为散发性,病程缓慢进展,有时可加重或缓解。

2.初发症状为下肢无力,轻度肌肉萎缩,四肢远端疼痛,感觉异常,痛温觉减退,位置觉,震动觉减退,四肢的神经干肥大,有压痛,后期肢体近端肌群亦可受累,表现为无力,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躯干肌一般不受累及,可有肌束震颤。

3.小脑受损亦是本病表现之一,主要为上肢共济失调,如意向性震颤,指鼻不准,双手轮替动作笨拙等;眼球震颤,吟诗样语言,以及闭目难立征阳性等均可出现,其他可有瞳孔缩小,瞳孔左右不等大,对光反应障碍,弓形足与脊柱侧弯等。

4.肌电图检查可见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

2.检查

血常规,生化,脑脊液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1.肌电图检查可见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

2.周围神经活检呈肥厚性间质性神经炎。

治疗方法
1.治疗

(一)治疗   

1.本病无特殊治疗方法,可应用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12、三磷腺苷(ATP)或CTP等治疗。维生素E、胞磷胆碱(胞二磷胆碱)等也可试用。   

2.加强锻炼,针灸及理疗,对延缓病程可能有益。   

(二)预后   

本病病程进展缓慢,时可加重或缓解,大多数患者可存活数十年,对症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护理

1、饮食要多样化,这样营养才能丰富均衡,通过食物可以摄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补充身体的需要,常用的食物如小米、玉米等粗粮、各类蔬菜、水果、干果等。

2、可以配合中药或针灸、理疗等方法以改善症状,促进身体恢复。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维生素B1含量高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B12含量高的食物; 3.宜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厚味重的食物; 2.忌吃燥性大的食物; 3.忌吃发物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注意生活越居,在饮食上还需要家人多费功夫,多操心一些,这样对病人也好,多补充一些蛋白质、维生素,对病人身体康复有一定的好处。

展开
疾病介绍

进行性肥厚性间质性神经炎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疾病,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是一组由遗传因素引起的以周围神经受损为主的疾病。 进行性肥厚性间质性神经炎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神经干肥大,压痛,四肢远端运动,感觉障碍,小脑症状,脊柱侧弯与弓形足等。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