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肩胛上神经卡压可因肩胛骨骨折或盂肱关节损伤等急性损伤所致,肩关节脱位也可损伤肩胛上神经,肩部前屈,特别是肩胛骨固定时的前屈,使肩胛上神经活动度下降,易于损伤,肿瘤,肱盂关节结节样囊肿,以及肩胛上切迹纤维化等,均是肩胛上神经卡压的主要原因,有报道认为,肩袖损伤时的牵拉也可致肩胛上神经损伤,各种局部脂肪瘤和结节均可压迫肩胛上神经的主干或肩胛下神经分支,引起卡压。
(二)发病机制
Sunderland认为,肩胛上神经在通过肩胛上切迹时神经相对固定,使其易于在重复运动时受损,肩胛骨和盂肱关节的重复运动使神经在切迹处摩擦,出现神经的炎性反应及水肿,这样就可导致卡压性损害,已经知道,肩胛骨远端的运动可致肩胛上神经拉紧,引起“悬吊效应”,使神经在切迹处绞索,引起神经病变,Mizuno等报道,当副神经麻痹后,肩胛骨向下外侧下垂可使肩胛上神经受到肩胛上横韧带的牵拉,肩胛上神经肩关节支可引起盂肱关节疼痛,这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肩胛上神经病变以单侧为主,也有双侧发病的报道。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创伤,钝痛
患者常有肩周区弥散的钝痛,位于肩后外侧部,可向颈后及臂部放射,但放射痛常位于上臂后侧,患者常感肩外展,外旋无力,进行性病例可有冈上肌萎缩,然而,多数病例无明显的肌萎缩,因此,临床诊断比较困难。
通常患者有创伤或劳损史,例如,肩部受到直接创伤或间接伤,如摔倒时伸手导致肩关节过度外展,以致扭伤;还有部分患者有肩关节过度劳损,如运动性劳损(如从事排球,篮球,网球等运动),肩部劳作性损伤史。
有创伤或劳损的患者肩部以锐痛为主,肩部活动时可加重,疼痛可为持续性,严重者影响睡眠,无明显的肌萎缩,抬臂困难或患侧手不能达对侧肩部,有些患者除有肩部疼痛外无其他症状,疼痛可持续数年。
肩胛上切迹部压痛或位于锁骨与肩胛冈三角间区的压痛是肩胛上神经卡压最常见的体征,斜方肌区也可有压痛,如肩胛切迹处卡压,压痛点在肩胛切迹处,肩外展,外旋肌力减弱;冈上肌,冈下肌萎缩,特别是冈下肌萎缩;由于有肩胛上关节支支配肩锁关节,可出现肩锁关节压痛,如肩胛冈盂切迹处卡压,则疼痛较肩胛上切迹处卡压轻,压痛位于冈盂切迹处,局部除冈下肌萎缩外,其他表现不明显。
1.肌电检查
肌电检查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有助于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断,Khaliki发现,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冈上肌肌电可出现正向波,纤颤波以及运动电位减少或消失。
2.X线检查
使肩胛骨在后前位X线片上向尾部倾斜15°~30°,以检查肩胛上切迹的形态,有助于诊断。
(一)治疗
1.基本要求
肩胛上神经卡压的治疗仍以手术松解为主。保守治疗如休息、理疗、止痛药物的应用,以及局部封闭治疗也可选用。对以创伤或牵拉引起的肩胛上神经损伤,早期可保守治疗。如为明确的慢性卡压,应早期手术治疗,进行神经松解及肩胛上切迹扩大术。
2.手术疗法
肩胛上神经卡压松解术常采用三种入路:后入路、前入路和颈部入路。后入路是最常用的手术入路,手术步骤如下:
(1)麻醉与切口:
①麻醉:全身麻醉,取侧卧位。
②切口:从肩峰开始,沿肩胛冈向内侧延长至肩胛骨的脊柱缘,长约10cm。
(2)手术步骤:游离切口上侧皮缘,切开深筋膜,辨明斜方肌止点,顺切口方向切断该肌止点。找到斜方肌与冈上肌的肌间隙做钝性分离,向下分离达肩胛骨的上界,继续向外侧分离,找到肩胛上神经和肩胛上血管。将肩胛上血管向外侧牵开,充分显露肩胛上神经可能存在的卡压因素,如肩胛上横韧带及各种纤维束带等,并对卡压因素进行松解。将肩胛上神经游离、牵开,用骨凿对肩胛上切迹进行扩大。术后将肢体远端悬吊,并尽早进行功能锻炼。
(二)预后
预后尚佳。
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②、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宜吃食物
1.宜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2.宜吃富含各种维生素的食物; 3.宜多喝水。
忌吃食物
1.忌吃肥腻食品; 2.忌吃用铁锅烧的饭莱; 3.忌吃海味; 4.忌饮酒及大量饮咖啡、浓茶; 5.忌生冷寒凉之物。
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