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发性变态反应(30%):
疥疮的发病,迟发性变态反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疥疮感染期,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检测略可反映B细胞活性,感染期间IgA明显降低,IgG和IgM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后恢复正常,疥疮患者血清中IgE水平比正常人明显增高,患者经治愈后,IgE水平随之降低,疥螨感染后所产生的IgE具有特异性,它与尘螨抗原无交叉性。
Hoefling用免疫荧光技术发现患者的真皮血管壁有IgM和C3沉积,似皮肤血管炎表现,而真皮连接处有颗粒状IgM,IgG沉积,似红斑狼疮表现,Neste等在患者血清中检出有与补体C1q结合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又有人研究发现患者表皮中郎格罕细胞受损伤,其密度下降,树突减少或缩短或胞体增大,而且胞内出现空泡和线粒体嵴断裂现象,治疗一年的疥疮患者,常有对疥螨浸出物有超敏反应,结节性疥疮患者,抑制性T细胞调节B细胞功能有缺陷。
疥疮的皮肤损害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①疥疮瘙痒性红色丘疹系疥螨钻入皮肤直接引起。
②水疱或小脓疱的形成可能是疥螨或角层内的排泄物,作为一种致敏物使表皮和真皮毛细血管扩张渗出所致。
③隧道系疥虫挖掘所致。
④结节是机体对疥虫抗原发生超敏反应。
传染途径(30%):
直接感染:直接与携带疥虫的病人或动物接触以后被感染该病,是疥疮传播的重要途径。一般家里或单位、宿舍有疥疮患者以后,其他人再次感染疥疮都由该途径传播,传播性极强,感染人群极广,大人、小孩、孕妇、婴儿都可以感染疥疮,各个行业都可以导致疥疮疾病传播,医生、护士、老师、学生、工人、公务员等,解放以前多发生在生活条件较差的农村,目前生活水平的提高,好多人及大夫都忽视该病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大城市流动人口有增高趋势。
间接感染:是通过间接接触到疥疮患者的衣物、用品、患者接触到的家具、物品等被感染,最严重的疥疮传播强到(疥疮患者拿的钱被其他人接触都会感染疥疮,坐公交车疥疮患者抓过的扶手其他人接触都会被感染疥疮)。
自身免疫力低(25%):
但好多人和疥疮患者在一起生活而没有发病,主要与人体的自身免疫力有很大的影响。疥疮患者发病多发生在自身免疫力降低的情况下。
发病机制
免疫荧光研究,提示在皮肤、血管中有血管炎样改变,并出现IgM和C3补体结合物,说明疥疮有体液免疫成分,组织学则提示一般疥疮的皮损中细胞免疫反应引发,例如皮损丘疹,结节等周围的浸润细胞大多数为淋巴细胞,而且主要是T淋巴细胞。
(1)注意个人卫生,对被污染的衣服、被褥、床单等要用开水烫洗灭虫,如不能烫洗者,一定要放置于阳光下曝晒1周以上再用。
(2)杜绝不洁性交。
(3)出差住店要勤洗澡,注意换床单。
对疥疮的护理首先要及时清洁,尤其对可能被污染的衣服、被褥、生活用品要彻底消毒;其次,要避免过度的搔抓,要及时剪指甲,以防通过搔抓感染脓疥,擦药、洗澡及换衣服都要及时。
在集体单位或家庭中一旦发现疥疮,需要尽早隔离并给予积极治疗,以防本病传染。
剧痒,丘疹,手上有小水泡,疥疮恐惧,日轻夜重的瘙痒,疥疮结节,冬季皮肤瘙痒,粟粒样丘疹
症状
当感染疥疮之后,首先出现的症状是皮肤刺痒,在瘙痒部位同时出现小皮疹,小水疱或结痂等皮疹。其痒甚剧,一般白天稍轻,夜晚加重,往往由于搔抓,遍体搔痕,甚至血迹斑斑,病人难以入睡,疥虫穿入表皮之后,一般需经20-30日的潜伏期才出现皮疹及瘙痒症状。
初起皮疹多见于皮肤潮湿柔软处,如手指间、手腕部位的皮肤容易穿主寄生,继之传播到身体其他部位,如肘、腰部、腋窝、腹部及阴部等处。解放前民间流传的“疥疮像条龙,先在手上行,腰中绕三圈,腿上扎大营”。
疥疮分类
(1)成人疥疮:主要症状是瘙痒、红色小丘疹、丘疱疹小水疱、隧道、结节和结痂。
(2)老年人疥疮:瘙痒严重,对疥虫反应较弱,所以无明显炎症反应,背部多见。
(3)婴幼儿疥疮:很难找到隧道和疥螨,应疹形态不典型,好发于头面部,隧道色淡而浅在,隐约如线状,基底轻度炎症而粉红色,易伴发水病,且易透过角质层窥见虫点,呈白色小点状突起。
(4)结节性疥疮:多见于明囊、臀、腹及股部。呈红棕色给节,奇痒,数月到1年以上才逐渐消退。
(5)挪威疥:(Norwegianscabies)又称痂皮性疥疮,本型系1844年Dabielsen、1848年首先在挪威报告的一种疥疮的异型,故称挪威疥疮。是一种免疫异常反应,多发于体弱、精神病、免疫缺陷和大量应用皮质类固醇的患者。表现为皮肤干燥、结痂,出现角化过度的红斑鳞屑性斑块,还可出现糜烂、脓疱、恶臭,毛发干枯脱落、指甲变厚变扭曲、全身淋巴结肿大,鳞屑厚,病情重,传染性极强。
(6)局限性疥疮。
根据接触传染史,皮损的好发部位,奇痒,隧道和丘疱疹为主的皮疹,常一家人同患病,不难诊断,若能找出疥螨,则诊断尤为确实。
疥螨的检查方法:
(一)寻找隧道的方法
用蓝墨水滴在可疑隧道皮损上,再用棉签揉擦30秒钟至1分钟,然后用酒精棉球清除表面黑迹,可见染成淡蓝色的隧道痕迹。
(二)针挑方
在指侧,掌腕皱纹及水疱,脓疱等处找到疥虫隧道,并仔细找到隧道的末端发现白色虫点,此处最易查出疥虫的皮疹。
方法:选用6号注射针头,持针与皮肤平面成10°~20°角,针口斜面向上,在隧道末端虫点处,距离虫点约1mm垂直于隧道长轴进针,直插至虫点底部并绕过虫体,然后放平针干(成5°-10°)稍加转动,疥虫即落入针口孔槽内,缓慢挑破皮肤出针(或直接退出),移至有水(或10%KOH,NS)的玻片上,然后在显微镜下查疥虫。
(三)刮片法
对丘疹提倡用此法检查,先用消毒外科刀片沾少许矿物油,寻找新发的炎性丘疹,平刮数下以刮取丘疹顶部的角质部分,至油滴内有细小点为度,连刮6-7个丘疹后,移至载玻片,镜下可发现的常是幼虫,偶有虫卵及虫粪。
疥螨俗称疥虫,是一种皮内寄生虫,种类很多,人的疥疮主要由人疥螨引起,疥虫分雌雄两种,雌虫约400μm长,肉眼刚可见到,成熟的雌虫为卵园形扁平体呈黄白色,它没有明确的头,但口突出体部前缘,常误认为头,它有四对足,各分5节,前2对末端有吸盘,后2对为长尾状硬毛,其腹部中央有产卵孔一个,躯干区的中央是肛门,雄虫比雌虫小一半,疥虫在温暖的皮肤上面爬行很快,1分钟走2.5cm,成熟雌虫在适当皮肤区,进入角质层藏在下面,用前两对爪凿遂道进入角质与颗粒层交界处,从该处细胞吸取营养。
疥螨的生活史为卵,幼虫,若虫,成虫四个阶段,成熟雌虫每开凿隧道0.5-5mm,在遂道数小时内排第一个卵,每天可产卵40-50个,产卵同时也排出粪便,产完卵即死在遂道的盲端,雌虫平均生存6-8周。
卵呈椭园形,色淡黄,壳很薄,约为雌虫体积的一半大小,卵在遂道中孵化3-4天后,形成幼虫,其形态与成虫相似,只有三对足,它可在遂道内保持1天,然后在皮肤表面移动,又很快凿遂道进入皮内,并在遂道中隐蔽和摄取食物,约3天多幼虫变为若虫,若虫已有四对足,可分雌雄,此时雌雄若虫在夜间于表皮进行交配,交配后雄虫大多死亡,雌性若虫交配2-20分钟钻入人的皮肤角质层内,不久即蜕皮变为成虫,然后在体内进行卵细胞受精,经2-3天即在遂道内产卵,一边前进一边产卵,以后雌虫死在遂道内,从产生的卵到长大为成虫约7-10天。
疥螨的致病因素有2种,一是疥虫在皮肤角质层凿遂道所引起的皮肤机械性损害,二是疥虫分泌的毒素刺激使皮肤瘙痒。
疥螨常侵犯皮肤薄嫩部位,故损害好发于指缝,腕部屈侧,肘窝,腋窝,妇女乳房,脐周,腰部,下腹部,股内侧,外生殖器等部位,多对称发生,头面,掌跖部不易受累,但婴幼儿例外,经常洗手者,手部无损害或仅有少数。
皮疹主要为丘疹、水疱、隧道及结节,丘疹约小米大小,淡红色或正常肤色,有炎性红晕,常疏散分布或密集成群,少有融合,有的可演变为丘疱疹,水疱一般由米粒至绿豆大,多见于手指缝间,隧道为灰白色或浅黑色线纹,长约3-15毫米,弯曲微隆,末端常有丘疹和水疱;有的不易见到典型隧道,可能因清洗,搔抓或继发性病变而破坏,结节多发于阴囊、阴茎、大阴唇等部位,约豌豆大小,呈半球形,淡红色,风团样。
自觉剧痒,尤以夜间为甚,可能由于疥虫夜间在温暖的被褥内活动较强或其分泌物的毒素刺激皮肤所致,由于搔抓,出现抓痕,结痂,湿疹样变或引起继发感染,发生脓疱疮,毛囊炎,疖,淋巴结炎甚至肾炎等。
治疗措施
一般外用10%硫黄软膏(婴幼儿5%硫黄软膏)。治疗前先用热水和肥皂洗澡,然后擦药,自颈以下,先搽皮损,后及全身,每日1-2次,连续3-4日为1疗程。搽药期间,不洗澡,不更衣,以保持药效,彻底消灭皮肤和衣服上的疥螨。疗程结束后,换用清洁衣服。两周后还发现新发皮疹者,应再重复第二疗程。
25%苯甲酸苄酯乳剂的杀虫力强,又无刺激性,可每日搽药1-2次,共2-3天,效果较好。
10% Lindane霜即r-666霜,是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杀疥虫药。此剂不能用于婴幼儿(10岁以下)、妊娠和哺乳妇女及有癫痫发作或其他神经疾患的病人。其用法为用10% r-666霜从颈部以下全身涂搽,24小时全部洗去,药物不可触及眼部及粘膜。
护理要点一
对疥疮的护理首先要及时清洁,尤其对可能被污染的衣服、被褥、生活用品要彻底消毒。
护理要点二
要避免过度的搔抓,要及时剪指甲,以防通过搔抓感染脓疥;擦药、洗澡及换衣服都要及时。
护理要点三
如果一种药物的疗效不明显,要及时向医生说明,以便医生能及时更换治疗药物,确保治愈疥疮。
宜吃食物
1.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和水果;2.宜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2、忌食用有兴奋作用的食物;3、忌食用黏腻食物;4、忌食用“发物”。
一、疥疮患者在使用肤疥康治疗期间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饮食注意:
不适宜吃的食物:
1、首先要避免饮酒。
2、不要吃过于辛辣的刺激物,如辣椒,川味火锅以免加重瘙痒症状。
3、不吃或少吃猪头肉、羊肉、鹅肉、虾、蟹、芥菜等发物,以免刺激皮损而增加痒感。
适宜吃的食物:
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和水果,宜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如丝瓜、冬瓜、苦瓜,马齿苋、芹菜、马兰头、藕、西瓜、薏苡仁、绿豆、赤小豆等。
二、食疗方:
方法1
〖组成〗鱼藤15克、食醋100毫升。
〖用法〗鱼藤以水500毫升浸2小时后捶烂,洗出乳白色液体,边捶边洗,反复多次,用纱布过滤去渣,再加入食醋100毫升,装瓶备用。嘱患者洗澡后,在患部皮肤外擦鱼藤水,每日2~3次、连用3~4天为1疗程。
〖主治〗干疥。
〖说明〗糜烂渗液较多,脓液结痴较严重者,均禁用。
方法2
〖组成〗菖蒲200克、米酒1000毫升。
〖用法〗菖蒲细切蒸2~3小时,晒干入米酒浸渍3~5日,去渣澄清即得。或以菖蒲水煎取汁约500毫升,糯米1碗,和曲如常酿酒,候熟去渣温饮之,每服1~2杯,近醉。
〖主治〗疥癣。
方法3
〖组成〗苦参50克、酒250毫升。
〖用法〗浸渍5~7日后可饮,每饮25毫升,每日1次,空腹大口咽下,果蔬过口。
〖主治〗疥疮。
方法4
〖组成〗生瓜蒌1~2枚(打碎)、酒适量。
〖用法〗浸1昼夜,热饮。
〖主治〗风疮疥癞。
方法5
〖组成〗百部4~5寸、米酒适量。
〖用法〗百部火炙,切碎以米酒适量,浸5~7日即成。空腹饮之,每日2~3次,每次1杯。
〖主治〗疥癣。
〖说明〗亦治暴嗽。
方法6
〖组成〗龟甲(炙)50克、酒500毫升。
〖用法〗龟甲锉未,酒浸10~15日开取,每饮1~2杯,每日1~2次,酒尽可再添酒浸之。
〖主治〗疥癣死肌。
〖说明〗本方有补肾健骨之功。
资料仅供参考,具体请询问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