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外科 > 骨外科 > 寰枢椎旋转脱位固定
概述:寰枢椎旋转脱位固定
疾病常识
1.病因

关于本病的病因有以下的学说:

1、感染学说:

上呼吸道感染可发生寰枢关节充血性脱钙导致所联系的韧带自其附着处松脱,并造成脱位。

2、创伤学说:

多数轻微创伤,并不引起骨性损伤而致寰椎横韧带,翼状韧带撕裂,形成寰枢关节不稳定。

不管是创伤,还是感染,关节囊有滑液渗出,肿胀和肌肉挛缩,长时间不能恢复正常解剖对位,导致韧带和关节囊发生挛缩形成了旋转脱位与固定。

2.预防

寰枢椎旋转脱位固定是寰枢椎旋转脱位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脱位反复发作,头颈偏斜比较顽固,因此对本病的预防主要是积极治疗寰枢椎旋转脱位,防止其反复发作而形成本病。

诊断方法
1.症状

颈部僵硬,枕部疼痛,痉挛性斜颈,寰枢脱位,头颈部活动受限


本病主要表现为:

1、特发性斜颈:斜颈的特征是向一侧倾斜20°并呈轻度屈曲,为“雄性知更鸟”姿势,长期的斜颈致头面部发育不对称。

2、颈部僵硬:患者头颈旋转功能受限明显。

3、疼痛:枕颈部有疼痛。

4、活动受限:头颈固定。

2.检查

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X线检查,X线平片提示齿状突与寰椎侧块解剖关系破坏,寰齿距离变化,Fielding将寰枢椎关节旋转与固定分为四型:

Ⅰ型 不伴有枢椎前脱位的旋转与固定(移位距离不超过3mm),表示寰椎横韧带无损伤,寰枢椎旋转运动范围正常。

Ⅱ型 旋转固定移位在3mm~5mm,可能合并横韧带损伤,一侧的侧块有移位,而对应的侧块无变化,寰枢运动超出正常范围。

Ⅲ型 严重移位,寰椎向前移位超过5mm,ADI超过正常范围。

Ⅳ型 寰椎后移位,可能仅一侧侧块有移位,临床少见,X线平片可能对其变化在识别上有困难,尤其侧位片更不易判断,开口位片能显示侧块向前放置及靠向中线,棘突偏向一侧,开口位还可能显示小关节在无损伤侧呈“眨眼征”及颈1~3受伤关节部分重叠交锁。

旋转程度和方向可以从前后断层片和CT扫描中判断。

治疗方法
1.治疗

治疗方法的选择应依据病变情况而定。急性期均宜采用牵引复位及石膏固定。枕颌带牵引足以能达到复位目的,只有失败者方考虑颅骨牵引,经牵引复位而又稳定者施行寰枢椎固定术。

2.护理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 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寰枢椎旋转脱位食疗方:

1)取乌梅200克,加水浓煮30分钟,去梅,加白醋100克。待温度适宜,泡脚。

2)用夏枯草50克,用食醋1000毫升,浸泡2-4小时,然后煮沸15分钟,先熏后洗患足30分钟,每日1-3次,每剂可用2日。

展开
疾病介绍

寰枢椎旋转脱位固定的实质是陈旧性脱位,Fielding(1977年)把自发出现或轻度外伤后出现的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状态称为寰枢椎旋转固定。在以后(1983年)他又称为旋转脱位。寰枢椎关节转脱位与固定是以特发性斜颈,头颈僵直与旋转受限为临床表现,以齿状突与寰椎侧块的对应关节改变为X线特征的一种病变。常因临床上忽视而被误诊。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