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因素(30%):
因感染虫毒,湿热不化而致的以目赤眦黑、口腔咽喉及前后阴腐蚀溃疡为特征的疾患。以神情恍惚,口腔、眼、外阴溃烂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环境因素(40%):
中医认为,其发病初期多由感受湿热毒气所致,继之,中阳受损,脾虚而聚湿酿热,湿热内生;或烁伤阴津,虚火内炽。热邪在内则扰乱神明,在外则发为痈疡。与西医的白塞氏病类似
本病常继发于外感之后,故凡遇外感,应及时治疗,避免反复迁延。
饮食应清淡,对于肥甘厚味、烟、酒等蕴热生湿之品应严加节制。
避免过劳,保持心情愉快,保持足够睡眠,增加户外活动。
多疑,嗜睡,口腔溃疡,神志恍惚,烦躁不安,外阴溃疡,口臭,头晕,便秘,口苦
①肝脾湿热型狐惑。多在初起,证见发热心烦,坐卧不宁,纳少,尿黄便干,口腔及外阴溃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除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味。
②脾虚挟湿型狐惑。证见头重倦怠,身热不甚,烦扰不安,纳呆口干,腹胀便溏,口腔及外阴溃疡久不愈合,舌淡苔白,脉沉细弦。治宜健脾除湿,方用补中益气汤。
③阴虚内热型狐惑。证见潮热心烦,头晕失眠,手足心热,口干口苦,便秘尿赤,口腔及外阴溃疡,局部暗红,舌红苔黄,脉弦细数。治宜滋肝肾,清虚热。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味。本病易反复发作,应坚持长期治疗。
本病在早期多为实证,中、晚期多为本虚标实,其病变涉及肝、脾、心、肾诸脏,其病机主要是热邪内扰,湿热毒气熏蒸,内则扰乱神明,外则发为痈疡。本病的治疗,初期以清热利湿解毒祛邪为主,中、晚期则以补虚佐以祛邪解毒之法。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嘎,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u由湿热邪毒内盛所致,治宜清热化湿,泻火解毒,兼用外治法。本病类似口、眼、生殖器三联综合征。或谓本病即(匿^虫)病。《金匮要略心典》卷上:狐惑,虫病。即巢氏所谓(匿^虫)病也。参见匿虫病、虫病条。亦有谓本病为牙疳、下疳的故名。
外治法本病除内服药外,还须配合外洗,促进溃疡愈合。
⑴苦参30克,煎水洗外阴,每日2次。
⑵陈艾叶30克,黄药子20克,白矾3克,煎水洗外阴,每日2次。
⑶锡类散,撒于患处,每日3次。
⑷双料喉风散,吹喉舌口腔溃疡处,每日3次。
⑸竹茹,研为细末,经清毒处理后,撒于口腔溃疡处,每日3次。
⑹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用醋调成糊状,置于纱布上,贴两足心涌泉穴,每晚1次。
宜吃食物
1、宜食清淡食物;2、宜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3、宜吃大豆食品。
忌吃食物
1.要少吃高脂肪食物;2.忌食辛辣刺激性调味品或食物;3.少饮咖啡,少喝酒;4.少吃油炸食品。
1、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疲劳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