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病因
犬绦虫最主要的终宿主为狗,中间宿主主要为羊、牛、马,人也可作为中间宿主。犬缘虫寄生在狗的小肠内。虫卵随粪便排出,常粘附在狗、羊的毛上。当人吃了被虫卵污染的饮水或食物,即被感染。吞禽的虫卵在入的十二指肠内,经消化液的作用.蚴即脱壳而出,穿过肠粘膜,进入。
病理生理
进入肝内的棘球蚴,先发育为小的空囊,即初期的包虫囊肿,其中不含头节;随着囊体逐渐增大,形成包虫囊肿,亦即内囊。内囊又可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多层的角皮层,有弹性,如粉皮样,呈白色半透明;内层为生发层,很薄,实际上是包虫的本体. 能产生很多头节和生发囊。生发囊脱落后,形成与母囊结构相同的子囊;子囊又可产生孙囊。头节绝大部分附着于囊壁或沉积在囊底形成“包虫囊沙”。在包虫囊肿生长过程中,由于人体组织的防卫反应,在其周围形成一层纤维性包膜,称为外囊;其厚度约为3—5mm左右,可发生钙化。 包虫囊肿多为单发性,约有1/4为多发性。囊肿生长缓慢,小者如葡萄大小,大者囊内容积可达20000ml。包虫囊液透明,呈弱碱性,含有大量头节和子囊,以及少量无机盐和蛋白质。少量囊液渗至囊壁外,为人体吸收而致敏,如囊肿破人体腔,大量囊液被吸收,可产生过敏性反应或休克,甚至造成死亡。囊内生发层、子囊和头节除因营养不足可变质死亡外,也可由于囊壁发生破隙.胆液内侵或合并感染后而失去生机,使囊液和生发层变成黄色胶样体,甚至发生钙化。囊肿亦可继发细菌感染。
1、预防在畜牧区广泛开展有关包虫病知识的宣传;
2、消灭野犬,加强家犬的管理,儿童勿玩耍狗;
3、防止犬粪污染草场,饲料,水源,预防羊群染病,加强宰杀管理,病死的羊尸应深埋或焚毁;
4、注意个人卫生;
5、保护水源,搞好环境卫生。
食欲不振,消瘦,黄疸,腹部肿块,上腹不适,腹痛,腹水,腹胀,皮肤瘙痒,恶心
①囊性包虫病,有牧区生活史或有与犬密切接触史,早期一般无症状,尔后右上腹逐渐发现生长缓慢的肿块,有饱胀感,肝区不适,隐痛,肝脏肿大,触之囊性感,囊肿压迫胆总管时可有黄疸,压迫门静脉或腔静脉则可出现腹水,下肢浮肿,胃肠道受压可表现有消化不良等症状,囊肿破入腹腔则产生剧烈腹痛和过敏性休克,并发支气管瘘时,痰中带粉皮样物,
②泡性包虫病,生长较快,肝区可有刺痛,胀痛,甚至剧痛,肝脏明显肿大,肝区触及较硬的肿块,表面不平,晚期常伴有消瘦,黄疸,腹水,发热等。
一、免疫学诊断
(1)常用方法:皮内试验(ID),此法诊断简便并比较敏感,但因操作方法,阳性标准和抗原注射量尚未标准化,易出现假阳性反应是其缺点,间接血凝试验(IHA),阳性率约为91%,假阳性率为3.8%,反应敏感且假阳性率低,具有快速,简易等优点,乳胶凝集试验(LAT)操作简便,敏感性和特异性亦较高,琼脂凝胶扩散(agargeldiffusion,AGD)和弧5双扩散(arc 5 double diffusion,DDS)的敏感性分别在41%-97%和82.1%,两法操作简单,反应迅速,试剂量少,对流免疫电泳(counter immunoelectrophoresis;CIEP),免疫电扩散(immunoelectrodiffusion;IED),酶联免疫电泳(Enzymelinkedimmunoelectro-phoresis;ELIEP)和酶标记抗原对流免疫电泳(enzymelinked antigen-CIEP;ELA-CIEP)均为较敏感及特异的诊断方法,Pinon(1976)根据CIEP沉淀带的特殊的手套手指形状可测知囊肿是否破裂,CIEP于手术后3-7月转阴,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和限定抗原基质球荧光试验(definedantigensubstratespheres;DASS)敏感性为89%-100%,放射免疫测定法(RIA)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亲和素-生物素化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法(ABC-ELISA)均为敏感,特异的常用诊断方法。
(2)补体结合试验(CET):可用作疗效考核,对复发的诊断有一定价值,然其敏感性较低,假阳性较高,故不十分常用,皂土絮状试验(BFT)操作简单,尽管较CFT特异,但假阳性仍较高(3.0%-27.8%),故亦不常用。
通常,诊断囊型包虫病的方法多可用于诊断泡型包虫病,血清IgE因棘球蚴消失逐渐下降,其测定可用作疗效考核,应用酶标记的抗包虫囊液抗原单克隆抗体作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ELISA)是特异性高,稳定性较好,操作简便的新方法,酶联免疫印渍技术(ELIB)用带有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抗原决定簇的硝酸纤维膜检测包虫病具有敏感,特异,重复性好等特点,同时,ELIB无需分离纯化抗原。
Knoblocn等(1988)从棘球蚴囊液分离到分子量为20000和48000两个糖蛋白抗原,对包虫病特异性强,分子量20000的抗原还能鉴别诊断出泡型包虫病和囊型包虫病,故可用于上述两种包虫病的鉴别诊断。
PCR技术结合精细针吸活检技术,利用RT-PCR检测病变组织Em特异的mRNA,作为诊断和疗效考核的依据,以弥补传统的影像学及血清学诊断方法的不足,RT-PCR基因诊断较Northern杂交,原位杂交分辨率高,快速,简便,适于分辨器紧密相关的转录物而不依赖其丰度,结果不受DNA变异的影响,是一种具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检测技术。
二、肝包虫病影像检查
(1)X线检查:较大的肝囊型包虫病或肝泡型包虫病均显肝影增大,右膈升高和活动受限,位于肝顶部者见右膈呈半球状或波浪形隆起,破入脑内显示右下胸膜炎,液气胸或肺实质炎征象,可作气腹造影鉴别膈上或膈下病变,肝囊型包虫钙化影呈圆形或椭圆形,泡型包虫则显示弥散性丛点状或小圈形钙化影。
(2)肝超声波检查:B型超声断层检查,囊型包虫显示边界明确的液性暗区,其内所见光点或小光团为子囊;泡型包虫则显示密集光点,并见大小不等的光团,底光带多不清晰。
(3)CT,MRI:囊型和泡型包虫均显占位性病变及显示病变的部位和范围。
肝包虫病西医治疗方法
肝包虫病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
1.囊性包虫病
手术原则为清除内囊,防止囊液外溢,消灭外囊残腔。外囊的处理可采用囊壁内翻缝合,腔内不放引流或填入血运良好的大网膜。囊肿破入腹腔者,彻底清理 全腹腔,尤其是盆腔内的包虫内容物。破入胆道者处理原发病的同时,尚须切开探查胆总管,清除全部包虫碎屑,并作胆总管引流或内引流手术(RouX-Y吻合 术)。破入胸腔内,先尽快治疗继发性胸内病变,待病情允许再行处理肝内之原发病变。
2.泡性包虫病
争取手术根治,根据病变范围,分别选用肝叶、半肝或肝部分切除术。经手术探查无法切除者,可行姑息性手术,如剔除术或局部注射甲醛溶液或口服甲苯咪唑试验治疗,400~600mg,3次/日,3~4周为1疗程。
1、注意个人卫生。
2、保护水源,搞好环境卫生。
宜吃食物
1.宜吃酸性的食物; 2.宜吃高维生素的食物; 3.宜吃高纤维素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碱性的食物; 2.忌吃不容宜消化的干燥食物; 3.忌吃含糖丰富的食物。
肝包虫病患者饮食宜忌
红色蔬菜,重点推荐胡萝卜,西红柿,红枣,火龙果等红颜色的蔬菜水果。
罐头食品、油炸及油煎食物和方便面、香肠,味精,各种甜食,葵花籽,松花蛋,各种腌制食品。
食疗:
1.吉林参4克、西洋参3克炖瘦肉。
2.冬菇4―5个炖瘦肉或鸡胸肉(饮汤)。
3.北芪15克、党参21克、淮山30克、莲子15克煲瘦肉。
4.土茯苓30克、生苡仁30克、元肉3枚煲草鱼或水鱼。
5.党参17克、芡实21克、杞子lO克、苡仁15克煲瘦肉或鸡肉。
6.田七3克、人参(或红参)3克炖瘦肉或鸡肉。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情况询问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