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瘟为湿热疫毒内攻,肝脏严重受损,并伤及营血,内闭心神。阻遏气血,血脉瘀阻,致肝功能严重受损。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高热,黄疸,乏力,神志不清,烦躁不安,阵挛,谵妄,腹胀
以发热、黄疸迅速加深、神志昏蒙、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疫病类疾病。
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数日内上升大于170μmol/L,ALT升高,浊度试验阳性,白/球蛋白倒置,凝血酶塬时间延长,凝血酶塬活动度低于40%。
[辨证论治]
1.湿热毒蕴证:高热,黄疸色深鲜明,日益加重,右胁胀满疼痛,腹部膨隆,头目昏沉,肢体困重,极度疲乏,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爽,舌红苔黄腻或黑,脉滑数。清热化湿解毒。
2.毒入营血证:身热夜甚,黄疸迅速加深,小便短赤,举动失常,嗜睡不语,或昏谵狂躁,手足颤抖,呕吐繁作。腹胀如鼓,吐血衄血,皮下有斑点,或可闻及“肝臭”,舌红绛苔黄燥,脉弦细数。清营凉血解毒。
3.疫毒内闭证:高热不煺,重度黄疸,神志昏迷,躁动不安或发狂,二便闭而不通,腹胀如鼓,可闻及“肝臭”,肝浊音界迅速缩小,吐血衄血,舌绛苔黄燥黑,脉细数。解毒开窍。
(1)正确对待疾病,保持心情舒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中医认为“怒伤肝”,因此处事诗人要胸怀宽广、冷静,保持乐观情绪,有利于身体恢复健康。
(2)预防各种感染
慢性肝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在病中或病后极易被各种致病因子感染,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炎、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等,这样会使已恢复或静止的病情,再度活动和变化。要根据气候温度增减衣服,注意起居及个人卫生。
(3)防止疲乏
恢复期不一定绝对卧床,对于散步、打太极拳、轻度家务劳动可以量力参加,以不疲乏和劳累为标准,有利于机体血循环、增加内脏器官的功能。要避免刚出院就进行较剧烈活动。急性肝炎要有1年的肝功稳定,慢性肝炎要2年以上稳定,方可从事繁重工作和较剧烈的活动。
(4)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慢性肝炎患者不要随便用药,特别是不要用药过多,因为许多药物都要经过肝脏代谢,这会加重肝脏负担,尽可能少用药,以达到保护肝脏的目的,特别要 少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如巴比妥类安眠药等。
(5)定期复查肝功能
一般急性肝炎患者需半个月至1个月检查1次。急性肝炎恢复期或慢性肝炎可1~3个月检查1 次,还应以自我感觉为主。如再次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尿黄等情况须及时检查。但是是否精神好、食欲好就意味着肝功能正常,大量事实证明不是这样的。不少急性肝炎患者急性期症状消失,但肝功能并未正常,如不继续坚持措疗就有可能使病程迁延,导致慢性肝炎。也有不少慢性肝炎症状不明显,但病情仍在进展,直到发展为肝硬变腹水才来就医,这样为时已晚。所以应定期检查身体,复查肝功能,为医生指导治疗提供依据。
宜吃食物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 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