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中医科 > 中医综合 > 肝火上炎证
概述:肝火上炎证
疾病常识
1.病因

发病原因:

多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热邪内犯等引起。火性炎上,肝火上攻头目,故头晕胀痛、面红目赤;肝热传胆,胆热上行,见耳鸣如潮、耳道红肿热痛,胆气上溢则口苦;火热伤津,见口干、便秘尿黄;肝失条达,见急躁易怒;火扰心神,以致失眠、多梦;肝火内炽,气血壅滞肝络,则胁肋部灼热疼痛;火热迫血妄行可致出血。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肝经实火炽盛之象。

2.预防

1、适当的饮食去火:“苦”味食物:主要包括苦瓜、杏仁、苦菜、苦丁茶、芹菜等,能够解热消暑、消除疲劳。 西瓜、草莓、西红柿、大豆等都是优质又常见的去火食材。

2、少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心情轻松愉悦,戒躁、戒怒。

3、可以服用龙胆泻肝丸,治疗的同时要饮食和排毒肝脏的多余的毒素的配合。吃饱后半个小时喝点金银花。

 

    

诊断方法
1.症状

目赤,眩晕,便秘,耳内流脓,耳鸣,多梦,舌苔黄,五志化火,鼻衄,血热


1、临床表现为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不眠或恶梦纷纭、胁肋灼痛、便秘尿黄、耳鸣如潮或耳内肿痛流脓、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弦数。

2、主证:胁肋灼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头痛眩晕。次证:口苦口干,呕吐苦水,耳鸣耳聋,失寐或多梦,吐血衄血,溲赤便秘,舌边尖赤,苔黄糙,脉弦数有力。

3、辩证:本证多由气郁结,郁久化热生火,气火上炎所致。临床常以情志失调和气火上攻头面部为临床特征。失条达,火热内扰,故急燥易怒,失寐多梦,火内炽,则胁肋灼痛,火性炎上,上扰清窍,则头痛眩晕,耳鸣耳聋,面红目赤,热及胆,胆气上溢,则口苦,甚者呕吐苦水,火伤脉络,血热妄行,则吐血衄血,舌红苔黄糙,脉弦数有力均为火炽盛之征。

2.检查

可进行尿常规、耳部检查。

治疗方法
1.治疗

治法:清肝泻火。方药:龙胆泻肝汤化裁龙胆草、栀子、黄苓、柴胡、丹皮、草决明,菊花等。

2.护理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润肺疏肝的蔬菜汤; 2、宜吃健脾和胃的杂粮; 3、宜吃含有维生素丰富的蔬菜。

忌吃食物

1、忌吃辛辣的蔬菜; 2、忌吃发性升阳肉食; 3、忌吃海鲜。


肝火上炎证食疗方:(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情况询问医生)。

1、夏枯草6~100克,瘦猪肉30~60克。加水适量,煮至肉熟即可。喝汤吃肉,每日2次。  

2、决明子粥:炒决明子10~15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许,或加白菊花10克。先把决明子放入砂锅内炒至微有香气取出,待冷后煎汁或与白菊花同煎取汁,去渣,放入粳米煮粥将熟时,加入冰糖,再煮1~2沸即可服用,5~7天为l疗程。适用于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  

3、栀子仁粥:栀子仁3~5克、粳米50~100克。将栀子仁碾成细末,先煮粳米为稀粥,待粥将成时,调入栀子末,稍煮即可。2~3天为1疗程,每日分2次服用。适用于肝火上炎之头痛,胁痛。

饮食禁忌:饮食适宜,防止暴饮暴食,忌辛辣刺激之品及过量饮酒,多食蔬菜瓜果。吐血时宜暂禁食,或给予流质、半流质饮食,少吃多餐,饮食不宜过热。

展开
疾病介绍

肝经气火上逆所表现的证候。多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热邪内犯等引起。临床表现为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不眠或恶梦纷纭、胁肋灼痛、便秘尿黄、耳鸣如潮或耳内肿痛流脓、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弦数。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