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瘀滞(30%):
骨囊肿为良性病变,病因尚未明了,有学者认为骨囊肿是由于骨内血管末梢阻塞,血液瘀滞所致。
骨发育异常(20%):
也有学者认为骨囊肿病系某种肿瘤,炎症组织的退行性变,其生长,代谢阻碍的结果或与骨发育异常有关。
外伤(20%):
也有学者认为可能系外伤出血形成局限性包囊,进而局部吸收骨化而成。
本病目前病因尚未明了,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本病的防治关键。
关节疼痛,骨囊肿,关节肿胀,肌腱囊肿,颈背疼痛,儿童反复骨折
1.好发于4—20岁,多见于5—15岁儿童,好发于股骨颈,股骨上端和肱骨上端,随着年龄增长,囊肿逐渐向骨干方向移动。
2.一般无明显症状,多数因病理性骨折,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而就诊,X线摄片才发现此病。
3.X线摄片显示长骨干腄端或骨干部位有椭圆形溶骨破坏,边界清楚,其周围可见薄层硬化带,骨皮质可有轻度膨胀变薄。
骨囊肿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肿瘤样骨病,在临床上多无自觉症状,在发生病理骨折后经X线检查时才被发现,辅助检查方法有以下几种:
1、病理检查:在病理学上囊肿大小多在3~10 cm之间,好发于长骨干骺端呈圆形或椭圆形,有的呈柱状与骨干长轴一致,囊腔内含有棕黄色透明液体或血性液体,其构成与血清相同,内壁覆盖一层薄而光滑的纤维结缔组织膜。
2、X线检查:X线平片上主要表现为膨胀性骨破坏,位于髓腔中央,周围有薄层硬化环包绕。
3、CT检查:CT表现位于骨髓腔中央的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灶,水样密度,呈囊性膨胀,偶可见病灶内密度稍高,提示有出血可能。
4、MRI检查:MRI表现典型,病变边界通常光整,信号强度则完全取决于液体内的蛋白含量,一般囊肿液在T1WI上呈非常均匀的低信号,在T2WI上呈非常均匀的高信号,蛋白含量越低则信号强度越接近于水,蛋白含量高则在T1WI上略高于水而在T2WI上略低于水。
一、治疗原则:
1.骨囊肿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刮除、植骨,术中需彻底刮除纤维包膜,以防复发。
2.合并病理性骨折者,有时骨囊肿可自行愈合。若骨折 愈合后,仍残留囊肿,则应作手术。
3.对于儿童患者,可试用醋酸甲基强的松龙注入骨囊肿腔内。注射量40—200毫克,按囊肿的大小和儿童的年龄而定。
二、用药原则:
1.骨囊肿病者以手术刮除植骨术治疗为主。
2.近十多年来国内外有用醋酸甲基强的松龙囊肿腔内注射多次,药量示囊腔大小和儿童年龄而定,一般用40—200mg,2个月1次。
三、疗效评价:
1.治愈:囊腔消失或骨折愈合,骨质修变。伤口愈合。
2.好转:合并病理性骨折,骨折愈合,骨囊肿大部分愈合或囊腔缩小。
1.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宜吃食物
1.宜吃胶原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2.宜吃免疫蛋白含量高的食物; 3.宜吃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高碳酸的食物; 2.忌吃发物性的食物; 3.忌吃寒凉食物。
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