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肺假性淋巴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免疫反应异常有关,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另外,也有研究认为药物苯妥英钠的应用及病毒感染有关。
发病机制:
肺假性淋巴瘤为黄褐色,与周围组织有清楚的分界,病灶内纤维化可引起组织向肿块中心收缩,显微镜检的主要特征是细胞成分的异质性和不同视野呈不同的变化,Russell体和生发中心可以很显著,浸润细胞主要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偶为上皮样的组织细胞,并形成肉芽肿,在大约1/3病人中见到巨细胞,有易变化的瘢痕,在外观上可以为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瘢痕,或为无细胞透明瘢痕,可以出现淀粉样蛋白和非嗜刚果红的淀粉样物质,在病灶边缘找不到赋予淋巴细胞性淋巴瘤特征的单形性淋巴细胞聚集的踪迹,可见到坏死。
体免疫功能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后长期大量应用免疫抑制药物、老龄化很可能是近年来淋巴瘤发病率明显增加的重要原因。放射线、杀虫剂、除草剂、染发剂、重金属、苯等物理因素和化学品也可能与淋巴瘤的发病相关。目前尚未发现淋巴瘤有非常明显的遗传倾向和家族聚集性。
胸痛
少数患者在病变部位先前有肺炎史,多数病人无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度咳嗽和胸痛,通常在肺部X线检查时发现,一般病程较长,有报道,确诊后数年可无变化。
由于本病仅是个病理学诊断疾病,因此必须依靠活检标本作出诊断。
1.免疫球蛋白:高丙球蛋白血症。
2.病理检查:通常在剖胸时得到活检标本,显微镜下呈明显的混合性细胞浸润和不同程度纤维化,且不同视野上组织学表现不一样,但有明显的中心愈合的(瘢痕)倾向,偶尔见到肉芽肿。
3、胸部X线检查:显示肺内单个结节或浸润成局限性实变,边缘清楚,有支气管充气征,而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罕见;但出现淋巴结肿大往往增加本病恶变的可能性,手术切除时常发现累及脏层胸膜,但胸片上极少见到胸腔积液,免疫标记物测定显示多克隆型染色。
(一)治疗
肺假性淋巴瘤是良性疾病,但现在倾向于认为是低度恶性肿瘤。切除病灶,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肺组织是假性淋巴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曾报道一例病人在肺切除术后对侧肺又发生病变,在环磷酰胺治疗后病灶消失。虽然在切除术后很少需用化疗和放疗,但是对手术切除的病人需要密切随访以警惕复发或发生其他的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
(二)预后
本病为良性病,手术效果满意,但约半数患者可以发展为恶性淋巴瘤。化疗和放疗均可使肺假性淋巴瘤发展为恶性淋巴瘤。
(1)病室内应保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温度适宜,因其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继发性感染,因此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以防止交叉感染。
(2)加强营养:饮食尽可能选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以利于患者消化吸收为原则,以保证患者的能量供应。
(3)皮肤护理:淋巴瘤患者常常会发生皮肤瘙痒,加之患者长期卧床,抵抗力低,抓破皮肤后易发生感染,因此要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骨突起部每天涂50%乙醇和滑石粉按摩1次,以促血液循环。必要时骨突起部垫以棉圈,以防发生褥疮。注意清洗擦身,并保持皮肤、床单清洁干燥。
宜吃食物
1、宜吃健脾利湿水果; 2、宜吃益气和胃的蔬菜; 3、宜吃含有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水果。
忌吃食物
1、忌吃肥腻的肉食; 2、忌吃辛辣的蔬菜;3、忌吃烧烤食物。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3、该疾病对饮食并没有太大的禁忌,合理饮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