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肿瘤科 > 肿瘤外科 > 非骨化性纤维瘤
概述:非骨化性纤维瘤
疾病常识
1.病因

病因(30%):

病因不明。肉眼观察,肿瘤边界清晰,偏位性,质坚实或有韧性,切面呈黄色或暗棕色,由含有类脂质的黄色和褐黄色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肿瘤组织中混有棕黄色区域,局部骨皮质变薄,肿胀,与正常骨有明显界限,周围有硬化骨质或纤维骨质包绕,邻近骨皮质完整,除非发生病理性骨折,如果肿瘤由多个病灶组成,可成分叶状,一般无骨膜反应,显微镜下,组织学特征为梭形的纤维母细胞性增生,呈漩涡状或席纹状排列,有少量胶原纤维和纤维母细胞,网状纤维一般很丰富,间质内有时有出血及含铁血黄素沉积,后者可见于梭形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内,灶形分布的成团泡沫细胞非常突出,吞噬脂质和含铁血黄素的组织细胞就是由纤维母细胞转变的泡沫细胞,1/3病例可见泡沫细胞,但有些病例纤维组织和细胞多见,而泡沫细胞少见,快要退化的非骨化性纤维瘤胶原束增厚,似成纤维瘤。

 

2.预防

无特殊有效预防措施,可在饮食方面做些调整:

1. 维持理想的体重。

2. 摄入多种食物。

3. 每天饮食中包括多种蔬菜和是水果。

4. 摄取更多的高纤维食物(如全谷麦片,豆类,蔬菜,水果)。

5. 减少脂肪总摄入量。

6. 限制酒精类饮料的摄取。

7.限制腌制,熏制,及含亚硝酸盐类食品的摄入。

诊断方法
1.症状

骨痛,骨皮质变薄,硬化


发病率不高,本瘤占肿瘤总数的0.81%,占良性肿瘤的1.45%,男女之比为1.38:1,年龄多在11~20岁(29.6%),多见于下肢,股骨和胫骨,其次为肱骨和颌骨,上肢和短扁骨比较少,多位于干骺端,但不侵及骨骺线,或者近于骨干侧。

一般很少出现症状,有时在病理性骨折后才发现,主要症状为局部轻微疼痛和压痛,其次以病理骨折首诊者约占20%,第三种情况是因为检查其他病患而在X片上意外发现,少数因局部骨质膨胀变形而发现,化验检查无异常。

 

2.检查

检查有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等。

X线特征相当典型,容易作出诊断,病变位于长骨干骺端骨干的内侧,距骺板3~4cm处,未累及后者,病灶1~5cm大小不等,有的可达10cm,病变为圆形或椭圆形,偏心性生长,与骨长轴一致,但有向整个骨侵及倾向,病损内部常呈分叶状,骨皮质变薄,而髓侧边缘硬化,界限清晰,位于皮质骨附近者,从一侧突出骨外,表面骨质轻度扩张,骨质变薄,位于股骨等粗大骨内者可偏心性生长,位于腓骨等细小骨者可充满髓腔,表面骨质轻微变薄,肿瘤基底与髓腔边界处骨质轻微硬化,常呈肥皂泡沫状,可合并病理骨折。

治疗方法
1.治疗

鉴于本瘤可自行消退,故有学者主张对x线能明确诊断,而病灶又不超过患骨横径的1/2,估计不会发生病理性骨折者,可不急于手术,宜随访观察,注意其自然愈合情况。故小型者无需治疗,较大而有症状者可行刮除植骨术,很少复发。若病变很大,且位于次要骨端(如腓骨上端,尺骨下端),亦可采用整段切除术。

2.护理

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恐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胶原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2.宜吃铁元素丰富的食物; 3.宜吃性味平和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发物性的食物; 2.忌吃扩张血管的食物; 3.忌吃活血化瘀的食物。


非骨化性纤维瘤食疗方(以下资料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方1 赤小豆适量煎服,加赤砂糖少许温服之。

方2 猪骨头1000克,黄豆250克,加水小火烧烂,加盐姜调味分饮食之。

方3 猪脊骨一具,洗净,红枣120克,莲子90克,降香、生甘草各9克,加水小火烧烂,加姜盐调味分多次饮之。

方4 鲜湖蟹2只,取肉(带黄),待粳米粥熟时,入蟹肉,再加以适量生姜、醋和酱油服食,常服。

方5 乌雄鸡1只(约500克),去皮毛内脏,洗净,“三七”5克切片,纳入鸡肚中,加少量黄酒,隔水清炖,熟后用酱油蘸服,常服。

方6 生黄芪30~60克,浓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食。

方7 当归20克,黄芪100克,嫩母鸡1只,加水同煮汤食用。

方8 紫丹参50克,洗净,加水煮,取汁,其汁与猪长骨1000克、黄豆250克同煮,待烂熟,加入少量桂皮、盐即成。

 

展开
疾病介绍

非骨化性纤维瘤(non-ossifying fibroma, NOF)是一种少见的纤维组织肿瘤。这种肿瘤过去曾被认为是瘤样病损,即干骺端纤维性骨皮质缺损,1942年Jaffe和Lichtenstein认为它是一种真性肿瘤,三年后Hatcher认为它是干骺端纤维缺损,并认为是一种瘤样病变,1958年Jaffe正式命名为非骨化性纤维瘤。目前多认为是良性纤维组织细胞性肿瘤。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