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急诊科 > 酚类中毒
概述:酚类中毒
疾病常识
1.病因

环境因素:

酚类引起的中毒以职业上或日常生活中意外口服或皮肤接触引起为主,其中口服更为多见,少数因医疗上使用过量或自杀引起中毒。

2.预防

家庭中常用的酚类产品如来苏消毒液,浓度低,皮肤接触时一般不产生症状,接触的量大时用清水冲洗。职业中经常接触酚类产品的工人,应当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尽量避免皮肤,眼睛接触。

诊断方法
1.症状

昏迷,休克,腹泻,血压下降,恶心,腹痛


误服后可引起唇及口腔,咽喉部,食道,胃肠等处粘膜的灼伤,腐烂,坏死等改变,病儿感到上述部位有烧灼痛,并有恶心,呕吐,吐出物可为血性或白色凝块(腐蚀的组织),出现吞咽困难,腹痛,腹泻,头痛,耳鸣,呼气及呕吐物有酚味,粪便带血,肾脏损害较重时,尿少,呈深绿色,渐变黑色,其中含有蛋白,血红蛋白,管型及酚等,重症常致尿毒症,同时可有肝脏损害,出现黄疸,严重者并有痉挛,昏迷,瞳孔缩小,心动过速,体温及血压下降,腱,反射消失,甚至在中毒后数分钟发生休克和呼吸衰竭等危象,后期可有食道狭窄后遗症,患儿偶可发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2.检查

呕吐物及尿液毒物分析,呈黑色有助诊断。

治疗方法
1.治疗

口服中毒者迅速给生蛋清或牛奶内服,使与酚结合,随即选用微温水或植物油(蓖麻油)洗胃,直至洗出液清澈而无酚味为止,洗胃后留置60~90ml植物油于胃中,以防止残余酚的吸收并保护胃粘膜。洗胃后可再给牛奶、生蛋清、豆浆、氢氧化铝凝胶等。洗胃很重要,即使服毒稍久,亦须进行。若腐蚀性较重,应谨慎从事。忌用矿物油和酒精,因可增加胃对酚的吸收。洗胃后灌入少量植物油(蓖麻油),并给硫酸钠或硫酸镁导泻。必须及早输液,纠正脱水,预防休克,维持电解质平衡,利尿并维持碱性尿,以利排泄。如有酸中毒,加用适量乳酸钠或碳酸氢钠。酌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其他为对症治疗。恢复期中可用强的松、糜蛋白酶等防止瘢痕形成。

如有大量酚类接触皮肤,用棉花浸沾甘油、聚乙二醇抹去污染物,然后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皮肤灼伤处可用硫酸钠饱和溶液湿敷。如酚类溅入眼内,用微温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按眼灼伤处理。粘膜受到污染,用甘油、植物油等涂洗后,再以清水冲洗。

2.护理

当皮肤接触大于5%的酚类时,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有条件时可先用聚乙二醇或异丙醇冲洗,再用清水清洗,眼睛接触者用清水冲洗15分钟,如还有不适感觉,应请眼科医生治疗。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具有利尿作用的食物; 2.宜吃弱碱性的食物; 3.宜吃具有活性蛋白质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寒凉的食物; 2.忌吃温补的食物; 3.忌吃油炸等抑制胃肠功能的食物。


口服中毒者迅速给生蛋清或牛奶内服,使之能与酚结合,然后再用微温水或植物油(蓖麻油)洗胃,直至洗出液清澈而无酚味为止,洗胃后留置60~90ml植物油于胃中,以防止残余酚的吸收并保护胃粘膜。洗胃后可再给牛奶、生蛋清、豆浆、氢氧化铝凝胶等。

展开
疾病介绍

常用酚(phenol)类药物有石灰酸(苯酚)、来苏儿(煤酚皂溶液)、木馏油、雷锁辛(间苯二酚)、六氯酚、臭药水(煤焦油皂溶液)等,其中以石炭酸的毒性和腐蚀性最大,酚类对皮肤、粘膜有刺激、麻痹和引起坏死的作用,吸收后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是先兴奋后抑制,并能直接损伤心肌和小血管等。小儿中毒多因误服所致;若用大量涂擦皮肤,亦可因迅速吸收而引起中毒。口服中毒者迅速给生蛋清或牛奶内服,使与酚结合,随即选用微温水或植物油(蓖麻油)洗胃,直至洗出液清澈而无酚味为止,洗胃后留置60~90ml植物油于胃中,以防止残余酚的吸收并保护胃粘膜。洗胃后可再给牛奶、生蛋清、豆浆、氢氧化铝凝胶等。洗胃很重要,即使服毒稍久,亦须进行。若腐蚀性较重,应谨慎从事。忌用矿物油和酒精,因可增加胃对酚的吸收。洗胃后灌入少量植物油(蓖麻油),并给硫酸钠或硫酸镁导泻。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