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FLD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前者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有关,而后者则由某些特殊原因所致。营养过剩所致体重增长过快和体重过重,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相关脂肪肝,以及隐源性脂肪肝均属于原发性NAFLD范畴;而营养不良、全胃肠外营养、减肥手术后体重急剧下降、药物/环境和工业毒物中毒等所致脂肪肝则属于继发性NAFLD范畴。
减肥,降血糖,科学饮食,适量运动是预防的关键。
脂肪浸润,高血压,硬化,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消化不良,内脏性肥胖
多无任何症状,常规体检时发现,可有轻度肝功异常。
1.血清酶学检查
(1)ALT、AST:一般为轻度升高,达正常上限的2~3 倍。非酒精性脂肪肝时则ALT/AST>1。ALT>130U,提示肝小叶脂肪浸润明显,ALT 持续增高提示有脂肪性肉芽肿。
(2)γ-GT、ALP: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γ-GT 可以升高。
(3)GST:可反映应激性肝损伤,较ALT 更敏感。
(4)谷氨酸脱氢酶(GDH)、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DCT)。GDH 为线粒体酶,主要在肝腺泡Ⅲ带富有活性,DCT 为尿素合成酶,参与转甲基反应。脂肪肝时两酶都升高。
(5)胆碱酯酶(CHE)、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80%脂肪肝血清CHE。
和LCAH 升高。CHE 对鉴别肥胖性脂肪肝有一定意义。
2.血浆蛋白变化
(1)β球蛋白,α1、α2、β脂蛋白多升高。
(2)白蛋白多正常。
(3)肥胖性脂肪肝时,LDL-C 升高,HDL-C 显着降低,Apo B,Apo E,Apo CⅡ和Ⅲ升高。
3.血浆脂类 TG、FA、胆固醇、磷脂常升高,其中胆固醇升高显着,常>13mmol/L。
4.色素排泄试验 BSP、ICG 排泄减少。在肥胖性脂肪肝时,因为脂肪贮积多在肝腺泡Ⅲ带,而色素处理也在此部位。肝脏脂肪贮积影响了肝细胞排泄色素的功能。排泄减少的程度与肝脏脂肪浸润程度有关。
5.胆红素 严重脂肪肝时可有血胆红素升高,轻中度脂肪肝胆红素多正常。
6.凝血酶原时间(PT)。
7.血胰岛素水平呈高反应延迟型,糖耐量曲线高峰上升,下降延迟。
8.血尿素氮、尿酸偶见升高。
(一)治疗对策
1.防治原发病或相关危险因素。
2.基础治疗:制定合理的能量摄人以及饮食结构调整、中等量有氧运动、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Ⅲ)。
3.避免加重肝脏损害:防止体重急剧下降、滥用药物及其他可能诱发肝病恶化的因素。
4.减肥:所有体重超重、内脏性肥胖以及短期内体重增长迅速的NAFLD患者,都需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减少腰围。基础治疗6个月体重下降每月<0.45 kg,或体重指数(BMI)> 27 kg/m2合并血脂、血糖、血压等两项以上指标异常者,可考虑加用西布曲明或奥利司他等减肥药物,每周体重下降不宜超过1 .2Kg(儿童每周不超过0.5Kg);BMI>40 kg/m2或BMI>35 kg/m2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肥胖相关疾病者,可考虑近端胃旁路手术减肥(Ⅱ-1,Ⅱ-2,Ⅱ-3,Ⅲ) 。
5.胰岛素增敏剂:合并2型糖尿病、糖耐量损害、空腹血糖增高以及内脏性肥胖者,可考虑应用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以期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控制血糖(Ⅱ-1,Ⅱ-2,Ⅱ-3)。
6.降血脂药:血脂紊乱经基础治疗和(或)应用减肥降糖药物3- 6个月以上,仍呈混合性高脂血症或高脂血症合并2个以上危险因素者,需考虑加用贝特类、他汀类或普罗布考等降血脂药物(Ⅱ-1,Ⅱ-2,Ⅱ-3)。
7.针对肝病的药物:NAFLD伴肝功能异常、代谢综合征、经基础治疗3~6个月仍无效,以及肝活体组织检查证实为NASH和病程呈慢性进展性经过者,可采用针对肝病的药物辅助治疗,以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可依药物性能以及疾病活动度和病期合理选用多烯磷脂酞胆碱、维生素E、水飞蓟素以及熊去氧胆酸等相关药物(Ⅱ-1,Ⅱ-2,Ⅱ-3,Ⅲ) ,但不宜同时应用多种药物。
8.肝移植:主要用于NASH相关终末期肝病和部分隐源J睦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患者的治疗,肝移植前应筛查代谢情况(III)。BMI>40 kg/m2为肝移植的禁忌证(Ⅲ)。
(二)治疗的监测
1.自我验效及监测,设置能让患者就自己的饮食、运动、睡眠、体重及与生活质量相关的观察指标,例如做简单的图表化记录,以供评估(Ⅲ)。
2.原发疾病和肝病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评估,需警惕体重下降过快(每月体重下降大于5kg)导致亚急性NASH和肝功能衰竭的可能(Ⅲ)。
3.代谢综合征的组分及其程度的实用目标及治疗控制目标的观察(Ⅲ)。
4.肝脏酶学和肝功能储备的评估,后者可采用Child-Pugh分级和(或)MELD评分系统。
5.影像学评估肝脏脂肪浸润的程度及分布类型(Ⅲ)。
6.肝脏炎症和进展性纤维化非创伤性指标的动态观察,包括血清纤维化标记物以及其他相关实验室指标(Ⅲ)。
7.肝活体组织检查评估肝脂肪变、炎症和纤维化的改变,监测治疗的效果、安全性及评估预后(Ⅲ)。
8.基础治疗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及实验室相关检查(Ⅲ)。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宜吃食物
1、宜食用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2、宜食用含维生素、纤维素多的食物; 3、宜清淡饮食。
忌吃食物
1、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2、忌高脂肪、高糖食物; 3、忌高盐饮食。
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适量蛋白质饮食,避免过度热量摄入。不吃或少吃动物性脂肪、甜食(包括含糖饮料)。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