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外科 > 肝胆外科 > 乏特壶腹周围癌
概述:乏特壶腹周围癌
疾病常识
1.病因

本病病因尚不明了,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2.预防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诊断方法
1.症状

高热,腹痛,消瘦,寒战,腹泻,黄疸,休克


进行性加重的无痛性黄疸,偶因癌瘤坏死,胆管再通而呈现波动,长期胆汁淤积可致胆汁性肝硬化,胆囊肿大,合并胆道感染者可有高热,寒战,甚至中毒性休克,腹痛一般不重,有时向背部放散,消化道功能紊乱,陶土色大便,全身瘙痒,食欲差,腹泻,消瘦。

 

2.检查

1.化验检查:早期淀粉酶可升高,血清胆红素一般多在13.68μmol/L(8mg)以上,大便潜血试验约85~100%患者为阳性,镜检可见未消化的肌纤维和脂肪,尿中可有尿糖。

2.十二指肠引流:引流液中有时可见鲜血或潜血阳性,或可见脱落的癌细胞。

3.X线检查:

(1)胃肠钡餐及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检查:

(2)PTC:可显示胆总管下端的阻塞部位,注意发生胆漏及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

(3)ERCP:可以窥视十二指肠内侧壁和乳头情况,并可活检,确诊,对壶腹癌及胰头癌(可有胰管狭窄或不显影等)的诊断均有较大帮助。

(4)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对胰头癌诊断有益,从血管位置改变,可间接确定胰腺癌所在部位。

(5)CT:对鉴别胰头癌有意义,有助于本病诊断,可显示肿瘤的位置与轮廓。

4.B超:可确定胆管扩张,对无黄疸者亦能提供早期进一步检查线索。

5.核素检查:可了解梗阻部位。

治疗方法
1.治疗

1.手术治疗

诊断明确或高度可疑,临床检查未发现转移者应剖腹探查。

①无转移灶,全身情况允许时行一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体质差者可考虑PTCD或胆囊空肠吻合术,待黄疸消退后再行二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②癌肿浸润到周邻脏器或有远处转移者仅作胆囊空肠吻合术或胆囊十二指肠吻合术以解除黄疸。   

2.非手术治疗   

①对症治疗。口服多酶片,维生素,蛋白质。输血、补液,止痛。

②化疗。用于术前后综合治疗或不能切除者。氟尿嘧啶250~500mg/日,静滴,总量7.5~1.0g为一疗程,休息2~4周后重复进行。联合化疗,给予丝裂霉素4mg,阿糖无胞苷100mg,氟尿嘧啶500mg,加入10%葡萄糖液中,2次、周,静滴,10次为一疗程。用药期间每5~7日检查一次血象,白细胞低于3.5×109/L,血小板低于8×109/L,应停药。

③中医药治疗。

④免疫治疗。可用胸腺肽、干扰素、转移因子。

2.护理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高蛋白食物; 2.宜吃高维生素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忌吃食物

1.避免油腻食物; 2.避免油炸食物; 3.避免高盐高脂肪食物。


(1)忌咖啡、可可等兴奋性饮料。

(2)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霉变、油煎、肥腻食物。   

(4)忌烟、酒。

展开
疾病介绍

乏特氏壶腹,又称肝胰壶腹,是指胆总管最后斜穿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在此与胰管汇合,形成略膨大的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在肝胰壶腹周围有肝胰壶腹括约肌包绕,胆总管和胰管的末段也各有括约肌包绕。胆汁和胰液由此经开口进入十二指肠。 乏特壶腹周围癌系指生长在乏特壶腹,十二指肠乳头、胆总管下端、十二指肠内侧壁癌的总称,其共同特点是:在癌肿较小时即可引起胆总管和主胰管的梗阻。病程进展缓慢,黄疸出现早,手术切除率60%左右,五年治愈率35%~40%。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