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内科 > 呼吸内科 > 复张性肺水肿
概述:复张性肺水肿
疾病常识
1.病因

病理改变类似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肺移植术后肺水肿。其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但普遍认为肺萎陷的程度、时间长短、肺复张速度、胸腔引流(排气、排液)速度过快、一次量太大、或应用负压吸引等为主要诱因,其年龄也可能是复张性肺水肿的诱因之一。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强可能是导致复张性肺水肿的主要原因。

 

2.预防

复张性肺水肿应以预防为主,并做到早发现、早诊治、早治疗、降低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关键在于正确认识本病,尤其一些年老体弱,恶性肿瘤,慢性重症脓肿等病人,多有低蛋白血症和低氧血症,一旦发生复张性肺水肿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造成死亡。为预防复张性肺水肿,在临床工作应注意以下诸点:(1)对于胸腔积液、积气,尤其大量积液、积气,肺长时间受压萎陷者,抽积液、积气和胸腔闭式引流的速度要慢,并间断夹闭引流管或用输液夹调控引流量,首日排液量≤1000ml。

(1)有人提出肺被压缩7天以上,首次排液量≤1000ml,首次抽液在500ml左右,首次排气量≤3/4压缩容积,第2天排液量≤2000ml,排气是可以随意的;

(2)严格掌握胸腔闭式引流负压吸引的适应证,若需负压吸引,其压力不超过20cmH2O(1.96kPa);

(3)开胸手术双腔管麻醉时,要间歇性双肺通气,避免术侧肺长时间萎陷。麻醉苏醒过程中,最好手控气囊复张肺,速度要慢,潮气量适中;

(4)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密切观察尿量,必要时做中心静脉压监测及床头X线胸片。

 

诊断方法
1.症状

烦躁不安,心悸,面色苍白,气急,乏力


常突然发作、高度气急、呼吸浅速、端坐呼吸、咳嗽、咯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面色灰白,口唇及肢端发钳、大汗、烦躁不安、心悸、乏力等。体征包括双肺广泛水泡音和/或哮鸣音,心率增快,心尖区奔马律及收缩期杂音,心界向左扩大,可有心律失常和交替脉。

 

2.检查

(1)有胸腔积液、积气等肺受压萎陷病史。

(2)有胸腔引流或手术肺急性复张诱发。

(3)肺复张后短时间出现呼吸困难的 临床表现,如剧烈咳嗽、咳出或吸出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或液体,呼吸急促浅表。

(4)患者单侧或双侧肺有细小水泡音、心率增快。

(5)若麻醉恢复期则表现自主呼吸浅快,气管导管咳出或吸出泡沫样痰或粉红色液体。

(6)SpO2早期不稳定,继而持续下降。

(7)影像学检查患肺遍布点状、片状模糊阴影。

 

治疗方法
1.治疗

复张性肺水肿的诊疗重点在于维持病人有足够的氧合和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主要措施有:

(1)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患侧向上的侧卧位,以利于排痰,对病情不同者分别采用吸引器吸痰,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吸痰等方法。

(2)给氧及呼吸支持治疗,对轻度低氧血症者吸氧后即可纠正,鼻导管及面罩给氧时,吸氧浓度≥50%,同时加入祛泡剂,如50%酒精。若病情较严重,已行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者,选用呼吸末压正压机械通气,压力为5.0cmH2O(0.49kPa),以维持肺泡开放,降低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足所致的肺泡表面张力过大,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衡,并减少肺内分流,减少肺毛细血管跨膜压和血流成分漏出,提高氧分压到临床可以接受的水平。

(3)维持血容量。深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VP),有效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

(4)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肺毛细血管膜的稳定性,同时应用利尿剂(速尿、双氢克尿噻)、强心(西地兰)、氨茶碱等药物,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5)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控制液体入量,严格监测病情与酸碱平衡。

 

2.护理

大量排气、排液、引流气体、液体时或术后,要密切观察病人,凡短时间内发生胸闷、气短、心悸、持续或频繁咳嗽,要高度警惕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立即停止有关操作,并可向胸内注入200ml左右的气体或液体。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膳食纤维的食物;2、宜吃高蛋白营养物质;3、宜吃蔬菜、水果。

忌吃食物

1、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2、忌吃油腻的食物;3、忌吃腥发的食物。


尽可能吃高糖的食品,结构调整为第一碳水化合物,第二脂防,第三蛋白质,有条件的多摄入液体能量,如果汁、肉汤,牛奶,还能补充一部分水份。奶茶是很好的一种食品,酥油茶也好,是高热量食品,并且脂肪多,对皮肤有保护,湿润的作用。里面的茶碱还可以利尿作用。

展开
疾病介绍

复张性肺水肿是因气胸、胸腔积液、胸腔内巨大肿瘤造成病侧肺萎陷,经胸腔闭式引流或肿瘤切除术,解除对肺的压迫,使萎陷肺得以复张,患侧肺或双肺在短时间内(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急性肺水肿,称为复张性肺水肿,病死率为20%左右。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