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因素(15%):
腹直肌鞘内动脉曲折,腹直肌下部由坚强的肌胞膜包绕,而动脉分支进入肌肉以前又有较长一段距离,腹直肌后鞘下方海氏三角区为薄弱之点,对腹壁血管的保护支持作用均较差,当肌肉强烈收缩时,此处血管易被撕裂,成为发病的局部解剖因素。
体型,妊娠,药物(20%):
肥胖者腹直肌张力低下。妊娠妇女雌激素的影响,加之分娩时腹肌过度收缩。长期服用抗代谢药,抗高血压药和抗凝血药之影响。
其他(10%):
直接或间接的局部创伤。肌肉变性或肌炎。患有动脉硬化导致局部血管变性。
发病机制
腹直肌处血管因某种因素发生破裂时,由于腹直肌腱索与前鞘黏合从而阻止血液向纵轴发展,在局部形成血肿。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腹膜刺激征,下腹疼痛
当咳嗽,呕吐或腹肌强力收缩后出现下腹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继而出现腹部包块,包块通常局限于一侧腹直肌肉,不越过中线,血液渗入肌肉内使肌肉变硬,成腊肠样肿块,可触到不能移动的触痛性肿块,腹肌收缩时仍可扪及,若血肿向下延伸超过Douglas半环线,积血可沿腹膜外组织扩散而引起下腹部腹膜刺激征。
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高,中性白细胞一般无变化。
1.影像学检查
(1)腹部X线:侧位片可显示出腹直肌增宽的影像。
(2)B超或CT扫描:可发现肿块位于腹壁腹直肌内,密度偏低,界线清晰,与腹腔不相。
2.腹壁穿刺:不能排除腹腔脏器损伤时,可行腹壁穿刺,局部吸出血样液体为本病最重要的诊断手段。
(一)治疗
发病24h内,如能排除腹内脏器伤,可行保守疗法,局部可用冷敷及加压包扎、同时治疗原发病。如对本病诊断准确,处理及时,可免除不必要的剖腹探查手术。若不能排除,可做腹腔穿刺或灌洗帮助鉴别,但如血肿不断扩大,仍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切开血肿,清除血块,结扎出血之血管;遇有渗血者,可放置引流条,24~48h后拔除。术后注意腹壁的保护并注意对原发疾病的治疗。若证实并非腹壁血肿,则进腹进一步探查。
(二)预后
本病预后良好,术后应注意腹壁的保护。
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宜吃食物
1、宜吃促进伤口愈合的食物; 2、宜吃抗菌消炎的食物; 3、宜吃增强人体免疫力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容易产气的食物:如洋葱、土豆、红薯; 2、忌吃腥发的食物:如羊肉、鲢鱼; 3、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胡椒、生姜。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3、该疾病对饮食并没有太大的禁忌,合理饮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