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不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基因连锁分析提示:在第15对染色体上存在有以常染色体显示方式遗传的基因位点;也有报道在第6位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也有学者采用双耳分听技术、电生理方法皮层血流分析,透示器半边视野等方法研究脑功能侧化发现阅读困难儿童有脑结构侧化异常,可能为胎儿血内睾酮水平异常,导致发育异常所致。
2、器质性因素。有人认为是内耳前庭功能失调所致。父母和家庭的负性生活事件可以加重此类问题。
3、环境因素和营养因素。
4、其他因素。该类儿童文字系统处理的环节中,出现异常或缺陷;或者是识字模式异常或是语言通路异常。关于文字特点与阅读困难的关系,意见不一。
预防
学习障碍中小学生中,情绪问题和动力不足是主要的原因。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关键,需要家庭、学校和临床医疗三方面结合,采取教育干预和医疗结合措施。
1.孩子自身的预防
学生的厌学情绪往往源于负向的自我观念和人际关系
(1)开发学习潜能
训练内容具体包括:1)以开发大脑潜能为核心的身心基础训练;2)培养学习能力的训练,着重教学生学会有效接受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和反思;3)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即迁移活动,把操作训练中悟出的道理、规律、方法,运用到各自的学习、工作、生活中。
(2)感觉统合训练的本质就是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加,以丰富孩子的感觉刺激。神经系统发育不规则的小孩,无法很好的受理自己在游玩中的感觉。在感觉统合治疗师的指导、训练时,同时给予儿童前庭、肌肉、关节、皮肤触压、视、听、嗅等多种刺激,并将这种刺激与运动相结合。
2.家庭预防
家长改进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使孩子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十分重要。
父母用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抑制或减少学习困难儿童的问题。因此,学习困难儿童家长要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增加情感交流,建立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一个有针对性的学习生活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给予具体的指导。
学习障碍,学习困难
临床表现
主要以学习能力特殊发育障碍为特征,表现在以下方面:在学习方面与其同龄儿童相比,在阅读、拼音、书写、计算或运动技巧某一方面的发育有显著延迟或缺陷,形成学习困难,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虽很用功,但仍常留级,学习成绩测验结果,与其实际智力水平能达到的成绩有明显差距。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可有软体征,脑电图异常较为多见,有慢波活动、节律异常或局限性放电。
ICD-10将特殊发育障碍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①语言特殊发育障碍:在中文系统中阅读障碍还表现为:音调念错,念相似结构的音(“狐”念“孤”),多音字读错,读错两个字组成的词中的一个字,不能区分同音字等。
②学习技能的特殊发育障碍:患儿对于阅读中单词的辨认能力及朗读技能均可受累。如不能回忆起所读的内容不能从所读的资料中得出结论或推理或用一般常识回答所读特殊故事里的问题因此不能利用故事里的信息。如在临摹图画时,他们往往分健康搜索不清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不能分析图形的组合,也不能将图形中各部分综合成火罐网一整体。学龄期可伴有语言技能障碍,拼读障碍,计算障碍等;并常伴有多动症和行为问题。也可伴有语言技能障碍,拼读障碍,计算障碍等。
③运动功能的特殊发育障碍:运动不协调。
④混合性特殊发育障碍。某些患儿伴有社交困难及社会—情绪—行为问题、除有学业上的失败外,还可见学校适应问题、与同伴关系的问题、情绪或品行障碍等。
神经系统检查可有软体征,脑电图异常较为多见,有慢波活动,节律异常或局限性放电。
儿童学习能力障碍西医治疗方法 (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药物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特殊药物治疗,一般可给予促进脑功能的药物,包括脑复康、r-氨酪酸等口服。对其他伴发行为症状可采取对症处理。
1.对于合并多动症者,可服用哌甲酯(利他林:副作用儿童长期应用可产生食欲减退、失眠、偶见腹痛、心动过速和过敏。)并配合行为治疗合并情绪障碍者,可酌情采用抗焦虑、抗抑郁药。
2.对阅读障碍的治疗包括知觉训练阅读训练,药物治疗(吡拉西坦)父母参与和感觉统合训练,以上方法均被证明有效,但长期疗效尚需追踪。吡拉西坦(Piracetam)可提高儿童的阅读、书写和某些认知方面的信息处理水平健康搜索,如提高短期记忆,加快阅读速度,提高阅读能力,无明显健康搜索的副作用。
其用法与用量:肌内注射。每次1g(1支),一日2~3次。
静脉注射。每次4~6g(4~6支),一日2次。
静脉滴注。每次4~8g(4~8支),一日1次,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50ml后使用。
心理咨询可以创造一个温暖、接纳的环境,进而达到增进他们对自己、对学业的正向行为态度的目的。只要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平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就会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成绩就会提高。另外,因此,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是当前抓好儿童少年素质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
宜吃食物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